陳葦蓁 (By Katrina Chen)
你有想過為何女鬼總比男鬼恐怖嗎?
傳統女鬼形象為何總是淒厲、充滿怨念、且在生前有悲慘的故事?
這些女鬼跟性別平權議題又有什麼聯繫呢?
游淑珺教授是台灣性別研究跟民俗信仰的專家,她長年研究民間傳統、宗教跟傳說中女性形象對現代性別平權的影響,她的研究讓一直支持性別平等的我非常有興趣。
我問:「教授您是否也是在傳統家庭裡長大?」
游教授立刻會心一笑的回答: 「我來自一個很傳統的家庭,是標準的一個重男輕女的家庭。」
游教授分享她是成長在一個有四個女孩、一個男孩的家庭,連一家人吃飯的座位,哥哥都是佔最重要的中心位置。甚至到了游教授博士畢業典禮,這麼一個光榮跟重要的成就,她的父親卻還提念她要結婚才是完成他的社會責任。
為何傳統女性一定要有婚姻才算盡責?
我相信很多台灣長大的女孩們都聽過 「查某人,菜籽命」或是「以夫為貴」這樣的俗語, 游教授說這些傳統俗語可以流傳到今天都是有一段很長的歷史,早期的女性多數沒有唸書讀過「三從四德」的道理,但透過文化傳承,她們卻都可以做得到。
「因為她們已經把這種外在的『應然』內化成自己的『必然』,變成一個自己要去做的行為準則。」
無倫是透過歌仔戲、戲劇或是傳說,傳統台灣女性的形象從出生到死亡都常都只能遵從命運安排隨遇而安。所謂「嫁雞隨雞、嫁狗隨狗」,若沒了丈夫,女人們就被期待像「王寶釧苦守寒窯十八年」的守貞一輩子。
游教授補充守貞節的傳統女性還可以榮耀她的家人,甚至得到貞節牌坊讓家族驕傲,在明朝時有家族可因此減少稅收,或讓家族男性可免去從軍,這些都強調了早期女性守貞的重要性。
此外,傳統女性還要有兒子才能更有地位,生不出兒子的女性可透過領養、或讓丈夫跟其他的女人生,才能穩住地位。甚至在女性往生變成了鬼,有兒子的女鬼都有比較崇高的地位。
游教授說:「祖先是有後代祭祀的鬼。」
台灣傳統女性過世後需有兒孫來祭拜才能列在家族牌位上,唯能有後代香火傳承的女人,才能成為「祖先」。
那沒結婚的女性、或年幼就夭折的女孩怎麼辦?
「那就會成為所謂的孤魂野鬼。」
游教授解釋這就是為什麼台灣會有「姑娘廟」來祭祀這些沒結過婚,無法列入原生家庭祖先牌位的女鬼,更有「冥婚」的習俗為沒丈夫的女性找夫家,避免她們成為孤魂野鬼。
那像台灣三大冤案的女厲鬼「林投姐」、「呂祖廟燒金」、「陳守娘」呢?
游教授就特別用被稱為「台灣最強女鬼」陳守娘的真實故事舉例,近一步探討傳統文化內的女性權益問題。
陳守娘年輕守寡,她堅持為丈夫守貞,不願意被貪財的婆婆跟小姑逼迫失身或改嫁,沒想到竟被刺穿下體後虐待身亡。守娘死後化成厲鬼復仇,含冤的她大鬧台南府城,還有神鬼大戰的傳說,最終洗清冤屈成為第一個入台南孔廟節孝祠的厲鬼,至今仍有祭拜陳守娘的牌位。
陳守娘的故事深深反映了早期女性的悲哀跟不平等待遇,在生前遵循傳統,卻因社會對女性的不尊重被虐而亡,只能在死後成為厲鬼才終於有能力申冤、還回自己的清白。
這也是為什麼游教授在台灣文化節館講座特別標題註明,她是從「看得見」的女鬼談台灣女性。
「鬼是看不見的,可是守娘她是看得見的,她的牌位就在孔廟裡面。」
游教授分享西方文化裡也有許多「看得見」的文學和故事表達女性在傳統性別不平等社會裡所受的侷限,例如維吉尼亞.吳爾芙 (Virginia Woolf) 寫的「自己的房間 」。
從台灣女鬼故事裡,我們看到早期女性很難在日常內突破傳統的規範,只有在瘋狂、或變成鬼等不受控制的情況下,才有能力挑戰父權社會的影響,才能真正做自己。
我問游教授:「如果陳守娘當初沒堅持為亡夫守貞、選擇改嫁、或變成厲鬼討清白,這是否就不是一個會被流傳的故事了? 」
游教授同意,這些傳統故事總把女性規範在一定的形象裡,反應了性別不平等問題。
但游教授說: 「台灣的鬼也一直在改變」。
從守娘,到現在的「紅衣小女孩」、「魔神仔」、「三歲椅仔姑」,這些不同的女鬼角色都代表了社會的轉變,游教授指出許多傳統一般由男性帶領的宗教活動也開始漸漸因為少子化、或是越來越少人參與的因素開始讓女性帶領,女性漸漸能有更多選擇,例如女性除了變成女鬼之外,還可以選擇「超凡入聖」變成「仙姑」或「神」。
游教授說其實無論女性無論是有後代成為祖先、冥婚、進入姑娘廟或「超凡入聖」,這都強調了女性應有自己選擇的重要性。
台灣在2016年有了第一個女總統,更在2019年成為亞洲第一通過「多元成家法案」讓同性關係合法,這都代表著時代跟觀念的進步跟改變。
「自覺很重要,我讓她(女性)可以感受她受到不平等的對待,那她就有改變的機會。」
這就是教育的重要性,無論是透過文化、故事、戲劇、傳說、藝術等媒介,人們跟社會都在不停的傳承、也不停的改變。
游教授用傳統女鬼故事讓我們思考性別平權的重要性,雖然我們仍舊被許多的傳統影響著,我們一生也會因各種因素不停的成長跟改變,但透過「自覺」,現代女性可以繼續突破傳統約束,能有更多的選擇。
每個人都可以有不同的選擇,但「做自己」應是基本人權。
希望女人們都可以不用再變成女鬼才可以做自己。
陳葦蓁 (Katrina Chen) 是本拿比 (Burnaby-Lougheed) 的新民主黨議員,也是 BC 省前兒童廳廳長。(Katrina Chen is the NDP MLA for Burnaby-Lougheed and B.C.’s former minister of state for childcare.)
游淑珺教授的講座「從『看得見』的女鬼談台灣女性」將於多倫多台灣文化節 8 月 27 日下午 4 點 30 分舉行,地點是湖濱中心;溫哥華台灣文化節的場次則在 9 月 2 日下午2 點舉行,地點是溫哥華圖書館中央分館。更多資訊請上台灣文化節網站查詢。
(TAIWANFEST Toronto will present Unveiling Women: Ghostly Tales from Taiwan by Shu Chun Yu at 4:30 p.m. on August 27 at the Lookout. In partnership with the Vancouver Public Library, Vancouver TAIWANfest will present Unveiling Women: Ghostly Tales from Taiwan by Shu Chun Yu. It will take place at 2 p.m. on September 2 in the Montalbano Family Theatre at the Vancouver Public Library central branch. More information is available on the festival website.)
在 Twitter @PancouverMedia 和 Instagram @PancouverMedia 上關注 Pancouver。 (Follow Pancouver on Twitter @PancouverMedia and on Instagram @PancouverM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