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ncouver-Logo

Become a Cultural Navigator

Become a Cultural Navigator

不受领域限制艺术家Ghinwa Yassine透过呈现创伤的艺术向父权制度提出控诉

Ghinwa Yassine
Ghinwa Yassine's major vocation is her art, but she's also bringing people from across Southwest Asia and North Africa together as director of strategy with the MENA Film Festival in Vancouver.

相信大家对跨领域(interdisciplinary)艺术家这个词语不会陌生,但Ghinwa Yassine喜欢将自己形容为不受领域限制(anti-disciplinary)艺术家,因为她认为具体而刻板的领域,会对人们如何欣赏艺术构成限制。

Ghinwa透过Zoom视频会议向Pancouver表示,她尝试在作品中消除领域之间的界线,并打破艺术需要精益求精的观念。

在贝鲁特出生的她于2017年移居到温哥华,此前在杜拜工作。她以电影设备、表演、文本和绘图塑造艺术品,从而对年青时经历过的父权制度作出控诉。她的作品亦尝试表达作为「被标签躯体」的意义。

举例而言,名为《KickQueen》的作品探讨了女性在2019年黎巴嫩抗议示威中所扮演的角色。Ghinwa说,当年的示威者大多数是女性,而她们的躯体就是作品的主题。

她指出,女性过往曾参与过类似的大规模示威,但却没有被记录在史书中。她认为父权制度会尝试令到女性觉得孤立无援。

「历史书籍没有记载这些真实故事。因此,我决定要找出内心那位脆弱的女子,并鼓励大家一同仿效。」

设备包含了一座会发出声响的动态雕像、一部实验电影,以及以金属印刷的相片。在她的个人网站上,Ghinwa将《KickQueen》描述为「拾回被遗忘记忆的灵丹妙药」。

网站上亦写道:「作品唤起了踢向一名持械男子胯下的意义,以及对一整个群体的影响。致黎巴嫩的女性们:除非你们踢向父权体制的胯下,否则黎巴嫩是不会改变的。」

对她来说,精益求精是一种直接单调的工作模式,结果几乎可以在开始前预测到。再者,她认为精益求精是父权体制的产物。作为一名艺术家,她倾向在没有既定结果的环境下自由地发挥创意。

KickQueen
In KickQueen, Ghinwa Yassine urges Lebanese women to kick patriarchy in the crotch. Image by Ghinwa Yassine.

在数个国家展示艺术品

Ghinwa在一篇人类学文章中认识到「不受领域限制」一词,并认为这最能够代表她的艺术风格。

她认为把这词语套用到她身上,就是避免将作品界定为属于某个方向或门派。另外,她不能否认自己是一名女性主义者,而她的作品也以女性主义为基础,但她本身就觉得任何包含性别的字眼是不对的。

数个世纪以来,精益求精一直与西方艺术挂鈎,但她表示伊斯兰艺术和建筑史都有类似观念。

Ghinwa视自己为一名无师自通的艺术家,除了黎巴嫩和加拿大以外,她的作品更在荷兰、阿联酋酋、伊朗和克罗地亚展出。

她原先在贝鲁特的美国科学技术大学(Americ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修读平面设计,其后获乌特勒支艺术大学(University of the Arts Utrecht)颁授影片设计硕士学位,以及获西门菲莎大学颁授当代艺术和跨领域研究的艺术硕士学位。

她亦以「呈现创伤」(trauma-informed)一词来形容自己的艺术,并坦言她的创作可能令观众蒙受创伤。

她透露曾接受培训,以确保作品能在表达情感与美感之间取得平衡。

尽管如此,她承认自己的直觉不一定是要呈现美感,反而会专注于较克制的表达方式。

Talk to Strangers
Ghinwa Yassine appears in many of her projects, including Talk to Strangers (above). Image by Ghinwa Yassine.

大脑对战争产生反应

Ghinwa曾于2006年经历以色列对贝鲁特发动空袭,因此对创伤有很深的体验。

她称,黎巴嫩人几乎有两个脑袋,一个是用来应付日常问题。

另一个脑袋则是用来应付战争。时至今日,她还记得与朋友到酒吧消遣时听到炮弹声的情境。

她认为当地人脑海中的现实既健康又充满毁灭性,因为我们身体某些部份是不能理解战争,或活在其阴霾底下。

她亦于作品中强调「创伤失忆」(traumatic amnesia),并引用了自己的经历,表示在黎巴嫩内战期间出生的她,对于年轻时所发生的事物毫无印象。

此外,她创立了创意教育和顾问服务机构Arts Embodiment,旨在透过具身意识(embodied awareness)来激发创意,并强调「肉身的无畏精神」(somatic fearlessness)是创作的先决条件。

她认为学术界一直回避讨论治愈,而在艺术世界中更加是一种禁忌,因为艺术普遍被视为一种哲学,而并非由情感和人为因素所主宰。

Ghinwa表示在别无选择的情况下,成为了自己作品的主题。

她觉得这是透过艺术来获得治愈的一种欲望,但这不单关乎她一个人。

她坚称,其他女性的身驱、战争和历史都是她关心的议题。

MENA
Ghinwa Yassine (centre) co-founded the MENA Film Festival in Vancouver.

从个人到集体情感

她的作品见证了这个演变过程。回顾过去,她第一个创作项目名为《Home Suspended》,透过混合媒体将她内心深处呈现出来。

作品包括以「悬浮」这种感觉为题材的三段影片,而在一间倾斜的房间中,床、椅子、床头柜、台灯和其他物件被系上绳索,在天花板悬挂着。

在往后的创作中,Ghinwa开始由个人情感转为表达集体情感,例如是《KickQueen》这部作品。然而,她强调在她所有艺术品中,身体是必定会出现的元素。

她最新的作品《How far can a marked body go?》也是如此,当她的形象呈现于观众眼前后,随即又会消失得无影无踪。

Ghinwa说,她想表达的是大众开始意识到女性的身驱其实蕴藏着巨大的力量。

她在杜拜企业界工作期间决定移民到加拿大。她承认自己在那里格格不入,而在阿拉伯世界里,很多人都处于相同的处境。

Ghinwa除了是一名艺术家外,也是温哥华MENA(中东北非)电影节的策略总监。她正尝试透过这组织,在温哥华创建她的理想社区,一个不偏颇而开明,且不会因为某些人原来的国藉而产生恐惧的地方。

她指出,殖民主义加深了阿拉伯世界之间的分化。

电影节没有限制出席者的国籍,让具有西南亚及北非背景的电影制作人、演员和观众得以众首一堂。

「能够摒弃流于地方层面的纠纷,让大家放下不同政见进行文化交流令我感到非常畅快。对我来说,MENA电影节是一场关于慷慨、食物、文化、艺术和喜悦的庆典,而这些事物对移民和新公民来说可能得来不易。」

Ghina知道自己在黎巴嫩境外创作以该国为题材的艺术,有机会令她与文化挪用(cultural appropriation)扯上关系。

尽管如此,她觉得自己有责任从事创作。

她认为艺术界目前仍存在重大障碍,令她的艺术品所得到的认知和价值,不及于阿拉伯世界所得到的。另一方面,她的作品也可能因为尺度太大而不被阿拉伯世界接纳。

「我想说的是,我希望温哥华人多一点好奇心,就是这么简单。」

阅读原文 >> 点此链接

Share this article

Subscribe

Tags

精选华文翻译文章

B.C. Human Rights Commissioner Kasari Govender

卑诗省人权专员在疫情期间仇恨事件调查报告中未有谴责主流媒体

澳洲种族歧视专员索奉马赛恩(Tim Soutphommasane)在2018年发表任内最后一次演说,指责当地媒体煽动了对种族群体的仇恨,而广播公司更应付上最大责任。现正担任牛津大学首席多元化官(Chief Diversity Officer)的索奉马赛恩例出数个例子。具体而言,一些在全国广播节目挑起种族仇恨的评论员,曾在节目中要求人们返回他们原来的居住地,但未有受到所属电视网络的任何处分。

Read More »
Richard Hunt by Emily Hunt

雕刻大师Richard Hunt深思Thunderbird Park历史、与冰球球星的友谊,以及为新年艺术节创作灯笼背后的意义

夸夸嘉夸族(Kwakwaka’wakw) 艺术家 Richard Hunt的成就煇煌。曾获颁授加拿大勋章和卑诗勋章的他,在青少年时期成为皇家卑诗博物馆(Royal B.C. Museum)的雕刻学徒,而他的导师正是同样为非凡艺术家的父亲Henry。Richard年纪轻轻就成为博物馆旁雷鸟公园(Thunderbird Park)的首席雕刻家。

Read More »
Support us

Pancouver aims to build a more equal and empathetic society by advancing appreciation of visual and performing arts—and cultural communities—through education. Our goal is to elevate awareness about underrepresented artists and their organizations.

The Society of We Are Canadians Too created Pancouver to foster greater appreciation for underrepresented artistic communities. A rising tide of understanding lifts all of us.

We would like to acknowledge that we are gathered on the traditional and unceded territories of the Coast Salish peoples of the xʷməθkwəy̓əm (Musqueam Indian Band), Skwxwú7mesh (Squamish Nation), and Səl̓ílwətaɬ (Tsleil-Waututh Nation). With this acknowledgement, we thank the Indigenous peoples who still live on and care for this land.

Support us

Pancouver strives to build a more equal and empathetic society by advancing appreciation of visual and performing arts—and cultural communities—through education. Our goal is to elevate awareness about underrepresented artists and the organizations that support them. 

The Society of We Are Canadians Too created Pancouver to foster greater appreciation for underrepresented artistic communities. A rising tide of understanding lifts all of us.

© 2023 The Society of We Are Canadians Too Privacy Policy | Terms and Conditions

We would like to acknowledge that we are gathered on the traditional and unceded territories of the Coast Salish peoples of the xʷməθkwəy̓əm (Musqueam), Skwxwú7mesh (Squamish), and Səl̓ílwətaɬ (Tsleil-Waututh) Nations. With this acknowledgement, we thank the Indigenous peoples who still live on and care for this l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