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溫哥華市長沈觀健(Ken Sim)將亞洲一個節日稱為「農曆新年」(Lunar New Year)。
今年在唐人街舉行的春節和農曆新年慶祝活動,漂亮地呈現這個城市的多元性,以及其文化背景。
感謝今天所有的參與者,令活動得以圓滿舉行,同時突顯了唐人街送舊迎新的景象
This year's Chinatown Spring Festival and Lunar New Year celebrations have been a beautiful showcase of our city's diversity and cultural heritage.
Thank you to all those who made today a success and have highlighted the spirit of renewal we are beginning to see in Chinatown. pic.twitter.com/4798NxdtOw
— Mayor Ken Sim (@KenSimCity) January 23, 2023
— 市長沈觀健(@KenSimCity),2023年1月23日
省長尹大衛(David Eby)同樣把節日稱為農曆新年。
能夠在具有歷史意義的溫哥華唐人街參與一年一度的農曆新年游行實在是我的榮幸。祝願大家在兔年平安喜樂!
It was an honour to celebrate Lunar New Year at the annual parade in Vancouver’s historic Chinatown. May the Year of the Rabbit bring everyone peace, hope and happiness! pic.twitter.com/Xl7iXdUUl3
— David Eby (@Dave_Eby) January 22, 2023
— 尹大衛 (@Dave_Eby),2023年1月22日
總理杜魯多(Justin Trudeau)是另一名稱這節日為農曆新年的知名加拿大人。
今年的農曆新年慶祝活動舉行得如火如荼。闊別兩年後,我很高興大家都能夠參與游行,一同迎接兔年來臨。祝各位新年快樂!
Lunar New Year celebrations were in full swing in Vancouver today. After being put on pause for two years, I’m so glad we could all enjoy the parade – and welcome the Year of the Rabbit – together. Happy New Year, everyone! pic.twitter.com/zSLZ0MbV4e
— Justin Trudeau (@JustinTrudeau) January 23, 2023
— 杜魯多(@JustinTrudeau),2023年1月23日
另外,保守黨黨魁博勵治(Pierre Poilievre)、新民主黨黨魁駔勉誠(Jagmeet Singh),以及卑詩自由黨黨領馮宜幹(Kevin Falcon)均有在推特帖文中提及到農曆新年。
再者,華裔博物館、素里博物館、溫哥華美術館、溫哥華加人隊、華埠掌故以及固蘭湖島都以「農曆新年」來稱呼這個節日。
背後的原因,是因為「農曆新年」這個詞語,較卑詩省數十年來一直沿用的「中國新年」遠具共融性。
來自越南、南北韓、台灣、印尼、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的人們都會慶祝農曆新年。
儘管如此,「中國新年」偶爾還會出現於電子媒體和社區慶祝活動上,例如是溫哥華的Tapestry at Arbutus Walk,以及列治文ASPAC Developments即將舉行的活動。
新上任的公園局主席諸葛丹心(Scott Jensen)在最近發表的一則帖文中用到「中國新年」一詞。
在#溫哥華唐人街(#ChinatownYVR)渡過了難忘的早上,與@Vote4ABC同僚、舞獅表演者和杜魯多@JustinTrudeau一同慶祝#中國新年(#ChineseNewYear)。祝願大家渡過愉快且豐盛的兔年!
Memorable morning in #ChinatownYVR celebrating the #ChineseNewYear with my @Vote4ABC colleagues, the Lion dancers and @JustinTrudeau. Wishing everyone a very happy and prosperous Year of the Rabbit! pic.twitter.com/eUVkd5tL7p
— Scott Jensen 諸葛丹心 (@ParkBoardScott) January 23, 2023
— 諸葛丹心(@ParkBoardScott)2023年1月23日
「農曆新年」包涵了所有慶祝這節日的群體
2021年人口普查顯示,有大量韓國、台灣和東南亞裔移民居住於大溫地區。
加拿大統計局預計,2041年區內東南亞裔人口將達到385,000人,韓裔人口則有138,000人。
Asian-Canadian Special Events Association總經理Charlie Wu最近向我透露,區內一名來自台灣的學生被迫加入學校的「中國新年」組別,即使他的父母並非來自中華人民共和國。
另一方面,該校的韓裔學童擁有自己的農曆新年組別。雖然台灣跟南韓一樣擁有自己的民選總統、憲法、貨幣、全國立法機關和國旗,但那名台裔學生仍然未能夠加入這組別。
試想像,如果卑詩省的學校體制今年強迫學生慶祝美國總統日(Presidents Day),而不是在同一日發生的家庭日(Family Day),會否在卑詩人權審裁處引發以國籍為理由的歧視投訴?
學校受托人應該留意這個議題。作為僱主,他們有責任確保僱員有尊嚴地對待體系內的每位學生。這或可避免他們捲入不必要的人權爭議。
要解決這個問題其實很簡單,就是跟隨總理、省長、溫哥華市長、聯邦及省議會反對黨領袖以及國會新民主黨黨魁的榜樣,將這節日稱為農曆新年。如此一來,來自不同亞洲地區的移民就可以有尊嚴地歡渡佳節。
閱讀原文 >> 點此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