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ncouver-Logo

Become a Cultural Navigator

Become a Cultural Navigator

Tennyson King以配合巧妙影片的動聽獨立民謠搖滾樂在亞太區引起熱話

Tennyson King by Jen Squires
Canadian Folk Music Award nominee Tennyson King sings in English and Mandarin. Photo by Jen Squires.

[曾獲加拿大民謠音樂獎提名的Tennyson King以英語及國語獻唱。圖片來源:Jen Squires。]

Tennyson King喜歡把自己形容為真正獨立的民謠搖滾樂遊民,而且背後有充份的理由。這名加拿大唱作人的音樂生涯把他帶到無數的加拿大社區,亦分別於澳洲及中國舉行五次及三次巡迴演出。此外,他也到過越南、泰國、巴西和紐西蘭表演。

Tennyson以Zoom視訊會議向Pancouver透露,自己剛剛到過印尼及馬來西亞。

遺憾的是,他未能在雅加達舉行音樂會,因為當地尚未從疫情復甦過來。

他解釋,自己到東南亞演出並非為了賺錢,反而是嘗試透過音樂,與當地人及音樂家建立聯繫。

在香港出生的Tennyson經歷過非凡的音樂旅途。他在四歲的時候與家人移民到加拿大,並於密西沙加成長,亦曾居住於漢密爾頓、多倫多、基隆拿及新西敏。

他表示自己經常往返於溫哥華與密西沙加之間,亦會到訪澳洲及香港。在新冠疫情之前,他在每個地方逗留四個月左右。

His debut full-length album, Good Company, includes one track, “What Am I Doing”, which reflects his nomadic lifestyle.
他首張足本專輯《Good Company》內其中一首名為What Am I Doing》的作品,反映了他到處流浪的生活方式。

歌曲開頭的歌詞是這樣的:「每天我都在不同的地方醒來/我環顧四周確認這並非同一處地方」(Every day, I wake up in a different place/I look around twice to make sure it ain’t the same)。

此曲帶有強烈的另類民謠色彩,並以Tennyson札實的歌唱技巧為基礎,再加上Rainey Smith富有情感的和聲作為襯托。細聽之下,你還會聽到強勁的電吉他聲、低調的鍵盤聲,以及巧妙的敲擊樂編排。另外,Tennyson亦為這作品錄製了原聲版本。

Tennyson King 2 by Jen Squires
Tennyson King enjoys creating memorable images. Photo by Jen Squires.

[Tennyson King享受創作令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景象。圖片來源:Jen Squires。]

Good Company獲得提名

事實上,Good Company》專輯上還包括Life on Shore (Carry Me Away)》和It Ain’t Easy》等其他獨立民謠搖滾樂作品。

Tennyson稱,他的作品與Jack Johnson 或 John Mayer的風格相近,即歌聲動聽的輕鬆音樂。

這張專輯引起了關注,而Tennyson更憑著它獲得加拿大民謠音樂獎(Canadian Folk Music Awards)的年度新晉藝術家提名。音樂獎的相關活動在3月31日至4月2日期間於溫哥華舉行。

他將於3月30日(星期四)晚上7時在Alexander Street1號的Guilt & Company演出,並於4月1日晚上9時在加拿大民謠音樂獎的頒獎典禮獻唱。

呈現卑詩省景色的影片

另一方面,What Am I Doing?》的音樂影片包含了Tennyson在五個大洲所拍攝的片段。

當他在創作或完成一首歌曲的時候,他首先思考的,是如何以視像形式把它呈現出來。

It Ain’t Easy》的影片同樣令人難忘,其靈感來自加拿大巡迴演出尾聲,在安大略省北部一家破舊但時髦的酒吧表演的經歷。在較具規模的表演場地,他可能會為300至1,000人演出,但這次卻沒有太多觀眾,只有一群喝醉的年青人在場。

他憶述,那群青年未有理會他的演出,但忽然於酒吧內進行比腕力大賽,場面相當嘈吵。

他笑著說:「我在演出的過程未能集中精神,因為我不斷在想,一群人在破酒吧比腕力的畫面實在太搞笑了,而音樂短片的概念正是由此而來。」

當Tennyson回到位於基隆拿的家後,他將自己的構思告訴身為鼓手兼半職業比腕力運動員的朋友。於是,這名朋友邀請了他的奧肯那根俱樂部成員參與短片拍攝。由於短片是在疫情期間攝錄,Tennyson選擇到戶外取景,並壯麗的湖邊景色為背景。

他認為It Ain’t Easy》的短片更可以當作健身短片。

他另一支音樂短片Slow Down》是在溫哥華及海天公路附近拍攝,亦有到基斯蘭奴海灘及 Tunnel Bluffs取景。

他稱,自己非常喜歡將音樂與短片結合起來。

以國語及英語獻唱

除了為音樂製作短片外,Tennyson與大部份獨立搖滾歌手的最大分別,是他能夠以其他語言唱歌。他在2021年5月正值亞洲文化遺產月(Asian Heritage Month)期間推出首支中文單曲《生命的進度》。一個月之後,他推出了第二支中文單曲《自在》

Tennyson在小時候從父母身上學會粵語,但他後來開始苦練國語。國語是中國和台灣的全國性語言,而且聲調較粵語少。

他解釋自己嘗試以國語創作歌曲是因為它比較簡單,毋須擔心聲調的問題。

最初,他嘗試直接將英語歌詞翻譯成國語,但一名來自中國的朋友告訴他,這種做法未能傳遞他希望表達的情感。於是,他們一起尋求辦法,讓歌詞聽起來比較接近華語詩詞。

他認為語言之間表達詩詞和藝術的方式存在差異,因為它們的用語不盡相同。

從皇家音樂學院到昆明

Tennyson並非從小立志成為獨立音樂家。與大部份加拿大出生的香港移民後裔一樣,他從小就學習古典鋼琴。他的母親更跟他說,必須至少通過皇家音樂學院的八級考試。

後來他放棄了,並開始為了讓自己滿足而彈奏音樂。

他受到Nirvana 及 Metallica等樂團啟發開始學習吉他,而往後的故事已是人人皆知。

然而,Tennyson並沒有完全放棄鋼琴。到他升讀大學的時候,他決定重返音樂學院,並通過了九級和十級考試。

從大學畢業後,他決定到處遊歷,以思考未來人生路向。在回到多倫多後,他決定朝著獨立音樂製作發展。他於聖力嘉學院(Seneca College)報讀相關課程,學會了如何將自己的創意轉化為一盤生意。

課程改變了他對音樂的看法,也協助他開創音樂事業,因為他得到了成功的路線圖,以及透過音樂賺錢的方法。

自此,他在澳洲成為人氣歌手,也在中國多個省份演出,足跡遍佈西南部的雲南和遠在北方的北京。

他最喜歡的地點是昆明,一個擁有八百萬名居民的中國西南部大都會。那裡以多元文化見稱,包括原住民文化、傳統的漢朝建築物,以及透過天然染料上色的繽紛服飾。

他亦覺得大理古城有點像卑詩省的尼爾遜鎮(Nelson),因為兩個城市都有濃厚的嬉皮士氣息。

在疫情爆發前,他本來希望在昆明旅居數個月並學習一些中國樂器。另外,他也非常欣賞當地有別於中國其他地區的氣氛。

44 Mobile - Tennyson King

[此圖像出現於Good Company》專輯封套上。]

加拿大作為華語音樂中心

他認為到處遊歷可提升自己的音樂,因為這有助他更了解世界各地所發生的事情。他亦認為在海外演出不但對事業發展有幫助,對個人成長亦非常有利。

他表示,自己熱愛認識不同的人與文化。

The Society of We Are Canadians Too去年在溫哥華創辦了Jade Music Festival,旨在於加拿大推廣華語音樂。

他非常佩服加拿大華語音樂製作產業的增長步伐,也注意到這國家擁有大量華裔人口。

他強調,在加拿大擁抱華語音樂非常重要,而這並不局限於青少年身上。他認為這樣可讓移民知道,即使他們移民到加拿大後,仍然可保留及不用摒棄自己的文化。

他承認自己曾經有這樣的體驗,但過程並不愉快。他多年來都覺得未能保留自己的文化,直至他長大並自行治療好這創傷,並認清這其實是沒有問題的。

他認為上述原因已經是支持華語音樂的充份理據,即使唱片公司尚未看到其商業潛力。

他補充,只要我們堅持下去並將這種音樂推向主流,加拿大音樂產業最終都會意識到這是一個值得投資的領域。

閱讀原文 >> 點此連結

Share this article

Subscribe

Tags

精選華文翻譯文章

photo by Kal Visuals

卑詩演員工會/加拿大影院、電視及電台藝術工作者聯盟:種族、年齡、殘疾、性取向和性別不公待遇的普遍性令人關注

一個卑詩省大型表演者工會的普查發現,大約三分一的黑人、非洲和東亞受訪者去年曾經歷「種族不公待遇」。卑詩演員工會/加拿大影院、電視及電台藝術工作者聯盟(UBCP/ACTRA)代表超過7,800名卑詩省演員,當中38%完成了上述問卷調查。約四分三成員自我識別為白人或歐洲人,又或者可冒充成白人以獲得更多工作機會。

Read More »
Jacob Rajan Photo by Ankita Singh

溫東文化中心喜劇以天堂、帕西傳統、印度冰淇淋和禿鷲訴說人類追求永生的故事

紐西蘭奧克蘭舞台劇藝術家Jacob Rajan在有份編寫和參演,並即將在溫東文化中心(the Cultch)上演的舞台劇作出了嶄新嘗試。在《In Paradise or the Impermanence of Ice Cream》中,他與合著者和導演Justin Lewis將會探討由Jacob飾演的七個角色如何追求永生。Jacob透過Zoom視訊會議向Pancouver稱:「這是一部有趣荒誕的喜劇,可以引得觀眾捧腹大笑。當然,劇中還有一隻宏偉的禿鷲布偶。」

Read More »
Support us

Pancouver aims to build a more equal and empathetic society by advancing appreciation of visual and performing arts—and cultural communities—through education. Our goal is to elevate awareness about underrepresented artists and their organizations.

The Society of We Are Canadians Too created Pancouver to foster greater appreciation for underrepresented artistic communities. A rising tide of understanding lifts all of us.

We would like to acknowledge that we are gathered on the traditional and unceded territories of the Coast Salish peoples of the xʷməθkwəy̓əm (Musqueam Indian Band), Skwxwú7mesh (Squamish Nation), and Səl̓ílwətaɬ (Tsleil-Waututh Nation). With this acknowledgement, we thank the Indigenous peoples who still live on and care for this land.

Support us

Pancouver strives to build a more equal and empathetic society by advancing appreciation of visual and performing arts—and cultural communities—through education. Our goal is to elevate awareness about underrepresented artists and the organizations that support them. 

The Society of We Are Canadians Too created Pancouver to foster greater appreciation for underrepresented artistic communities. A rising tide of understanding lifts all of us.

© 2023 The Society of We Are Canadians Too Privacy Policy | Terms and Conditions

We would like to acknowledge that we are gathered on the traditional and unceded territories of the Coast Salish peoples of the xʷməθkwəy̓əm (Musqueam), Skwxwú7mesh (Squamish), and Səl̓ílwətaɬ (Tsleil-Waututh) Nations. With this acknowledgement, we thank the Indigenous peoples who still live on and care for this l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