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朋友曾經告訴我甚麼是「三的法則」(rule of three),即是在任何演說中僅列出三個重點,以免令觀眾混淆的智慧。我決定借用這法則,來回顧昨晚在奧芬劇院(the Orpheum)舉行的Together We Are!音樂會。
為了迎接兔年來臨,溫哥華新年藝術節舉辦了這個既難忘又動人的音樂會,期間Harmonia String Ensemble、Vivaldi Choir、Out in Harmony,以及西溫青少年團體WVYB Symphonic Strings的演出均令人印象深刻。
他們的表演不單觸動人心,更將聽眾、音樂家和歌手凝聚起來,尤其在最後兩個表演項目 — 約翰·藍儂(John Lennon)的《Imagine》和奥斯卡·彼得森(Oscar Peterson)的《Hymn to Freedom》— 期間。台上所有人和合唱團的每位成員都戴上了口罩,以防止新冠肺炎傳播開去。
另外,Harmonia演奏了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的《Divertimento in F major, 1st and 3rd Movements》,以及由卡爾·詹金斯(Karl Jenkins)創作,並成為戴比爾斯(DeBeers)電視廣告著名配樂的《Palladio》,讓人回味無窮。WVYB Symphonic Strings的表演項目是台灣作曲家李哲藝以宏偉山巒為題材的《阿里山之歌》。
但對我來說,三名才華橫溢,並居於大溫地區的藝術家演出在我腦海留下最深刻印象:烏克蘭鋼琴演奏家Anna Sagalova、11歲小提琴大師Arianna Stott,以及三度獲得朱諾獎提名的家庭民謠唱作歌手Ginalina。

三個獨奏家以及與烏克蘭站在同一陣線
讓我們先從Anna說起。她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被迫從家鄉哈爾科夫(Kharkiv)逃亡。
Harmonia指揮家Nicholas Urquhart指出,在戰爭爆發前,她在Kharkiv I.P. Kotlyarevsky National University of Arts擔任副教授,但如今卻成為難民。
Nicholas在介紹Anna時表示:「加拿大給予她避難的場所,讓她可以安穩地生活,但我們現在是給予她機會,讓她呈現最真實的自己。當你聽過她演出,你就知道她擁有世界級的造詣,可以在歐洲和亞洲巡迴演出,而她在一年前正是過著這樣的生活。」
Anna演奏的是蕭邦(Frédéric Chopin)難度最高的作品之一:《Andante spianato et grande polonaise brillante in E-flat major, Op. 22》。該名波蘭出生的作曲家於1835年在巴黎首次公開彈奏此曲,其後更成為奧斯卡得獎電影《戰地琴人》(The Pianist)的結尾曲。
十九世紀波蘭鋼琴家兼記者克萊琴斯基(Jan Kleczyński)曾稱,世上沒有作品比這首曲更優雅、奔放和清新脫俗。
Anna的演繹非筆墨可以形容。她最先奏起大家耳熟能詳,既浪漫又恍如夢境的夜曲,巧妙地以左手彈出節奏音符,右手則演奏美妙的旋律。到了後段,她輕鬆地奏出繞樑三日的琶音,令包括我在內的台下聽眾無不拍案叫絕。
驚人的小提琴演出
單是以上的演出,就足以令音樂會值回票價,但接下來還有來自高貴林港的小提琴神童Arianna。
其實在她獨自演出前,她已經與Harmonia一同演奏維瓦爾第(Antonio Vivaldi)的《Concerto for 4 Violins in B minor》,但那不過是前菜。
Arianna的主要表演項目,是她對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Concerto for 4 Violins in B minor》充滿自信的演繹。在她完成了令人讚不絕口的演出後,Nicholas向觀眾表示:「剛才那位11歲小提琴演奏家名字叫Arianna Stott,更已經在一些音樂比賽中獲獎。如果你想進一步認識她,歡迎在網上搜尋她的名字。」
Ginalina為溫哥華樹立榜樣
當然,這篇音樂會心得一定要談及Ginalina的出色表演。這名溫哥華唱作歌手在二胡手黃繼榮,以及古箏手譚宇莎伴奏下,演繹了最新專輯《Going Back: Remembered and Remixed Family Folk Songs》的歌曲。
她以《Going Back》一曲為音樂會揭開序幕,一首令人難以忘懷,關於到訪祖先家鄉的作品。至今我已聽過這首歌數次,而每次歌曲結束後,其正面的訊息和動聽的旋律總在我腦中揮之不去。
魅力四射的Ginalina在表演過程中不時以英語和國語交替演唱(有時更會用上法語),令她成為精通三種語言的唱作歌手。她在最新專輯更錄製了一首台語作品,向自己的背景致敬。
美國樂評人瓊·藍道(Jon Landau)曾在1974年對布魯斯·史普林斯汀(Bruce Springsteen)作出廣為人知的評價,認為他就是搖滾樂的未來。看過Ginalina的演出後,我可以很肯定地說,她能夠為溫哥華的未來樹立榜樣,因為這個城市富有智慧、同情心、創意、前瞻性、擁有多種流通語言,而且尊重所有人的背景。
朋友好比靈魂的陽光
《Going Back》除了觸動聽眾心靈外,對這個城市而言也是適合不過。由於這個城市超過一半人口來自其他國家,「回鄉真好/回到祖母夢想的起源地/回想起被遺忘土地的故事」(Going back is nice/Back to where grandma’s dreams began/Back to stories from forgotten lands)等歌詞讓這作品成為體現共融性的傑作。
此外,黃繼榮活潑的二胡演繹和譚宇莎精湛的古箏技巧,令奧芬劇院彌漫著一股懷舊情懷。
接下來,Ginalina和兩位伴奏家表演了專輯上第二首作品《找朋友》。這是她改編自傳統中國童謠,歌詞以國語為主的歌曲,更讓譚宇莎有機會展現她的音樂造詣。
雖然我聽不懂當中的中文歌詞,但英語部份卻令我產生共嗚。
她唱道:「朋友好比靈魂的陽光/讓我們無時無刻感到溫暖/結交新朋友之餘還要維繫舊友誼/請多珍惜歷久常新的友情」(Friends are like sunshine to the soul/Keeping us warm where we go/Make some new and keep the old/Those are silver, these are gold)。
最後,Ginalina獨自演唱了《Small But Mighty》專輯的歌曲《My Family Keeps Me Warm》。她以激昂的歌聲唱出關於愛和連繫的歌詞,用來慶祝農曆新年可算是非常合適,因為全球很多家庭都會在這時候團聚。
閱讀原文 >> 點此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