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權專員戈文德認為,反亞裔仇恨事件增加與社群媒體有關。]
澳洲種族歧視專員索奉馬賽恩(Tim Soutphommasane)在2018年發表任內最後一次演說,指責當地媒體煽動了對種族群體的仇恨,而廣播公司更應付上最大責任。
現正擔任牛津大學首席多元化官(Chief Diversity Officer)的索奉馬賽恩例出數個例子。具體而言,一些在全國廣播節目挑起種族仇恨的評論員,曾在節目中要求人們返回他們原來的居住地,但未有受到所屬電視網絡的任何處分。
他表示,在四分五裂並遭到科技顛覆的媒體產業當中,部份參與者似乎將種族歧視納入他們的商業模型。面對不同新聞和娛樂來源構成的競爭,有些媒體開始以種族爭議來引起關注,從而挽留他們的觀眾。
索奉馬賽恩的媒體經驗相當豐富,除了是一名資深專欄作家和寫作家外,更曾經主持分為六集的多元化紀錄片系列。作為澳洲當時的種族歧視專員,他指控部份媒體企業藉著散播種族歧視言論來賺錢。
他洞悉到這些企業透過挑起關於種族群體的爭議,來提升節目的收視率和網站的流量。

[現任牛津大學首席多元化官索奉馬賽恩,在出任澳洲種族歧視專員期間發表最後一次演說中,對媒體作出猛烈抨擊。圖片來源:牛津大學。」
媒體的營運模式
更高的網站流量可令到更多「程序化廣告」(programmatic advertising)被買入。對不熟悉廣告術語的讀者而言,這其實是指自動購入數碼化廣告的程序。電腦會按照客戶的要求,在平台及網站上購買廣告。
由此產生的收入已成為媒體產業存亡的關鍵,尤其是當廣告持續從紙張及廣播媒體遷移到數碼領域。
News Media Canada稱,目前在加拿大買入的數碼廣告中,超過80%是向Google 和 Meta購買。
這代表向Postmedia, Corus Entertainment和其他加拿大媒體購買廣告的預算將會減少。
另一方面,加拿大統計局表示,2020年全國整體廣告收入因疫情而急挫11.4%。
若非政府推出聯邦工資和租金津貼,更多加拿大媒體公司很可能在那一年破產。
這種銀根短缺的情況,與2020年針對亞裔的仇恨事件飆升不謀而合。

[新發表的報告顯示,仇恨罪案的升幅令人憂慮。]
報告聚焦於社群媒體
卑詩省人權專員辦公室對疫情期間的仇恨事件進行調查,並發表了一份478頁的報告,當中反映仇恨事件有上升趨勢。
該報告亦表示,加拿大統計局持續漏報警察匯報的仇恨罪案。人權專員戈文德(Kasari Govender)直接向警察提出要求,取得了「2015年至2021年卑詩省內由警察匯報的仇恨事件」的相關數據,證明了她的說法是對的。
這解釋了為何卑詩省在圖表上的百份比升幅高於全國其他省份。
我很自然地猜想報告有否引用索奉馬賽恩對媒體的評價,但在整份文件中都找不到他的名字。
我亦想知道,對於加拿大媒體在爆發疫情前多年來將亞裔居民邊緣化,戈文德會有何看法,但她對這現象卻隻字不提。
然而,報告花了很長篇幅,剖析社群媒體企業在煽動仇恨所擔當的角色,並向此產業發出數項建議。
但是報告亦沒有提及反歧視活躍份子如何透過社群媒體,阻止主流媒體散播反亞裔仇恨。
事實上,我們需要仔細閱讀戈文德的報告,才能夠找到對主流媒體的批評。以下是寥寥無幾的例子:
「我們聽說過主流機構和媒體經常散播錯誤訊息和陰謀論。Hua Foundation曾向我們表示,媒體有份透過找替罪羊和製造恐慌等手段,將責任歸咎於中國。舉例說,報章《The Province》曾在頭條中使用『中國病毒』的字眼。Hua Foundation亦抨擊媒體不合比例地將基於仇恨的言論放大,並忽視了社區提供的援助。」
以上事件有沒有後續?報告未有透露《The Province》頭版出現巨型的「中國病毒」字眼後,Postmedia有否採取內部行動。

[加拿大央行的隔夜利率持續偏低,導致房價上漲。」
大部份媒體未被點名
另一則向卑詩省人權專員辦公室作出的投訴內容如下:「犯罪人根據我的種族和原來居住地,指控我的文化和本性野蠻。他的指控是建基於媒體針對中東人散播的錯誤訊息和流言。」
戈文德未有匯報加拿大媒體散播關於中東人的錯誤訊息和流言的嚴重程度。
報告內亦有以下根據2019年發表的《Justice Quarterly》而編寫的段落:
「在發生聖戰份子恐怖襲擊後的仇恨事件數目,與媒體對襲擊的報道密切相關。這特別令人憂慮,因為研究發現由回教徒發動的恐怖襲擊所獲得的媒體關注度,較其他施襲者發動的襲擊平均高出357%,即使撇除了死亡人數和其他因素。」
報告亦有其他類似句子,但不會在此逐一列出。
報告中亦有這樣的段落:「人權專員經常聽到,亞裔人士是卑詩省房價高企的罪魁禍首。這種說法不但非常具說服力,更時常被學者和主流媒體合理化。project1907在其平台上分享,疫情期間發生的反亞裔歧視很多都涉及房地產議題。」
對於曾經將房價高企歸咎於亞裔人士的卑詩省學者或主流媒體機構,戈文德均未有點名批評。

[時任卑詩省財政廳長麥德莊(Mike de Jong)在2016年公佈外國人購買房地產的數字非常低,而且在多年後一直維持在低水平。]
企業有否透過種族歧視賺錢?
房地產價格上升背後其實還有一系列因素,包括利率持續偏低、貨幣供應增加、跨代財富轉移、千禧年代的建屋步伐、市政規劃土地用途和房屋供應不足等。
上述因素未有獲得媒體廣泛報道。相反,當少量卑詩省房屋被海外買家購入,卻成為了媒體焦點。他們顯然錯判了房屋價格高企的成因。
對於加拿大媒體有否像澳洲傳媒界般透過種族歧視賺錢,本省的人權專員選擇保持沉默。
海外買家購買房屋持續成為2015年至2020年期間的新聞焦點,是否增加了大眾對亞裔人士的不信任?背後的目的是否為了提高收視,從而獲取金錢上的回報?你不會在本報告中找到答案,更遑論這個議題的詳盡分析。
值得一提的是,省長尹大衛(David Eby)已就他在2015年參與的一項研究致歉,研究對象是一小攝非英語化中文名字的溫哥華置業者。研究在發表時引起了廣泛迴響,還令到更多人相信「來自中國的資金使價值100萬元以下的居所不復存在」這種不盡不實的傳媒言論。
戈文德在報告內亦未有討論尹大衛曾經將賭場的洗錢活動、芬太奴危機和房價高企混為一談。她亦未有審視媒體如何對此大肆報道,從而賺取更多程序化廣告收入。
然而,戈文德在報告中作出這樣的評論:「在人權專員辦公室收到的公眾調查回應中,超過一半表示他們所經歷、目睹或對他們構成影響的仇恨是源自帶有仇恨的政治言論。當仇恨被公眾人物或媒體合理化便會變得一發不可收拾,並帶出接納甚至鼓吹仇恨的訊息。」

[媒體將賭場的洗錢活動和房價高企掛鈎,但本省的調查報告對此未有表態。圖片來源: Derek Lynn/Unsplash。]
卡倫委員會發表類似言論
總括而言,這份報告對媒體非常有利,對大肆報道賭場洗錢和海外買家購買房地產的記者而言也是一大喜訊。
這是近年來第二份未有譴責媒體報道亞裔加拿大人手法的重大報告。
由卡倫(Austin Cullen)領導的卑詩省洗錢調查委員會(The Cullen Commission of Inquiry into Money Laundering in British Columbia)亦沒有對媒體作出抨擊。研訊專員卡倫表示他未能斷定洗錢是房價無法負擔的主因,儘管有大量媒體報道提供確鑿的證據。
也許在戈文德的任期屆滿後,她的位置應該由媒體經驗較豐富的人選取代。這樣或者可以更準確地解釋為何彭博將溫哥華列為2021年反亞裔仇恨罪行最嚴重的北美城市。
順帶一提,調查報告沒有提及上述彭博採訪記者Natalie Obiko Pearson出色的文章。另外,記者Ng Weng Hoong 和 Travis Lupick、溫哥華前市長蘇利文(Sam Sullivan),以及其他曾警告過媒體在2015年至2020年期間對海外買家買房過份執著的文章,在報告中亦不見蹤影。
我們需要好像索奉馬賽恩的人才來揭露真相。
閱讀原文 >> 點此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