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美宝(Mable Elmore)在她位于菲莎街的选区办公室内道出一些数字,以证明加拿大的菲律宾社区正日渐壮大。
身为卑诗省新任反种族歧视项目议会秘书的她指出,目前加拿大有接近100万名菲律宾裔居民,当中超过160,000人居住于卑诗省。
尽管如此,这个渐具规模的社区在大温地区尚未有一座独立的省级文化中心。
艾美宝向Pancouver表示:「落成文化中心一直是社区的长远愿景和希望,让大家能聚首一堂,庆祝他们的文化和背景。」
她现时与Mabuhay House Society及菲律宾裔加拿大发展商Tobi Reyes合作,以实现这个目标。
「当我在2009年首次当选省议员的时候,就一直听到社区希望落成文化中心的意愿。我由那时候开始努力不懈,至今已接近14年。」
省长尹大卫(David Eby)在12月7日宣布新内阁名单时,向艾美宝及新任旅游、艺术、文化及体育厅长布娴妮(Lana Popham)致委任函,当中提到落成一座「省级菲律宾文化中心」,令社区距离实现梦想又迈进了一步。
这是史上第一次有省长公开指示内阁成员或议会秘书,督促菲律宾社区省级文化中心的落成。
她说文化中心的选址在Marine Gateway社区,位于Cambie街和Marine Drive交界及天车站附近。
艾美宝是卑诗省首位及唯一一位拥有菲律宾血统的省议员。她的母亲Maria在菲律宾宿雾长大,于1965年移民到加拿大。

文化中心的蓝图
该名温哥华坚盛顿选区省议员表示,菲律宾社区中心将会参照本拿比的Nikkei National Museum & Cultural Centre。这个多用途空间能举办节目、展览和活动,同时存放大量关于日裔加拿大人的历史纪录和录音/录像。
艾美宝透露,菲律宾裔加拿大人希望他们的文化中心能包括团体会议空间。此外,社区成员亦希望可以加入长者中心、托儿所、艺术展览,甚至博物馆。
她保证中心建成后必定会洋溢着「Bayanihan」精神,即菲律宾人互助互爱的民族性。
社区的名字「Mabuhay」同样具有特殊意义。它的意思是长寿,但同时也有为活着而快乐的含意。
艾美宝认为这是一个充满活力的词语。
这和社区对文化中心的期望不谋而合。部份人希望这里能成为菲律宾学者及知识份子可以就移民史畅所欲言的地方。另外,有些人希望这里可以吸引年轻人,拥抱菲律宾语言和文化。

菲律宾人移民史
艾美宝的母亲是首批在1960年代移民到加拿大的菲律宾人。1962年颁布的枢密令,从加拿大移民政策废除「明显的种族歧视」条例,在审批移民时着眼于他们的技能而非种族或国籍,并触发了大规模移民潮。
然而,根据21号码头加拿大移民博物馆,枢密令并没有废除禁止部份加拿大移民担保21岁以上子女、已婚子女及其他延伸家庭成员移民到加拿大的歧视性条例。
值得注意的是,在颁布枢密令前数十年的菲律宾移民数目远远较少。Benjamin 「Benson」Flores是其中一名早期移民,在1861年来到加拿大后定居于宝云岛,相信是加拿大首个有纪录的菲律宾移民。
艾美宝认为,菲律宾人踏足卑诗省的时间可能更早,因为他们经常在西班牙帆船上担任船员。这些帆船有时候被称为马尼拉帆船(西班牙语:Galeón de Manila;他加禄语:Galyon ng Maynila)。这些船只在16世纪至19世纪期间横渡太平洋,船员大部份来自菲律宾。
当船只停泊在夏威夷等气候温和的港口,部份船员会选择弃船以逃离船上的恶劣环境。艾美宝称,在16世纪至17世纪其间,菲律宾人就是靠这个途径来到美国。
另一方面,西班牙探险家在18世纪末抵达卑诗省西岸,而Galiano、Saturna及Cortes等海湾群岛,正是因为这段历史而命名。
艾美宝指出,目前菲律宾仍然是航海国家,并估计全球海员当中有25%来自菲律宾。
代表温哥华坚盛顿选区的她,希望省级菲律宾文化中心建成后,可以让更多人认识他们的传统文化。
她强调:「Mabuhay House的愿景,是呈现全球菲律宾人的故事,而卑诗省及加拿大固然是那段历史的其中一部份。」
阅读原文 >> 点此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