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ncouver-Logo

Become a Cultural Navigator

Become a Cultural Navigator

原住民Aysanabee以大熱專輯Watin獲朱諾獎提名

Aysanabee by Jen Squires
Aysanabee always dreamed of being a musician, but his grandmother urged him to have a Plan B, which is why he worked as a journalist prior to recording Watin. Photo by Jen Squires.

[圖片描述: Aysanabee一直夢想成為一位音樂家,但他的祖母提醒他要有後備計劃,所以他在錄製專輯Watin前是一位記者Photo by Jen Squires.]

來自Oji-Cree族的唱片歌手Aysanabee現在正處於事業的高峰。他在2月15日和3月2日分別在加拿大兩個最大的英語城市,溫哥華的Fox Cabaret和多倫多巡迴演出。他也是3月11日CBC直播朱諾獎時的表演者之一。

此外,Aysanabee以他祖父名字命名的專輯 Watin 獲得了「年度當代原住民藝術家或團體」的提名。

對於這位來自安大略省北部西部桑迪湖原住民 Sucker Clan 的前記者來說,這是一次驚人的成果。但成功並沒有沖昏他的頭腦。

「我只是站在身為巨人的原住民藝術家前輩之上。」Aysanabee 透過 Zoom 告訴 Pancouver說:  「如果這張專輯在 10 年前發行,可能什麼都不會發生。」

Watin 是一張概念專輯,將他祖父的聲音融入了一系列有節奏和醉人的的歌曲中,記錄了過去和現在的原住民生活。 專輯中最後一首曲目《Nomads》十分激動人心,亦在 CBC Music 的前 20 名排行榜上名列第一。影片穿插着Aysanabee 的祖父,他的「指路明燈」,述說著充滿智慧的語言。

 「我確實記得寫那首歌時非常感動。」Aysanabee 說。

在他三歲時離開桑迪湖的家後,他的祖父為他提供了避風港。這個男孩最終和他的祖父一起住在位於曼尼托巴省的帕斯,直到將近三年後他與媽媽團聚。

在接受 Pancouver 的採訪時,Aysanabee 透露寫《Nomads》讓他如釋重負。

他說:「我創造了這張唱片,這對我來說真的很重要。我覺得我做了一件好事。」

袓父對Aysanabee的影響深遠

他還透露 Watin 其實是疫情的產物。當他的祖父住進看護中心時,他正在為 CTV News 工作。 Aysanabee 被困在家裡,因為擔心老人的健康,所以幾乎每天都會打電話給他。

「他忘記了很多事情,但這時候我的記者魂就上身了。」Aysanabee 說。

他請求他的祖父允許將談話錄音。如此一來,Aysanabee 將更了解他自己的傳承並保留這一重要的家族歷史。

Aysanabee 回憶道:「直到很久以後這張專輯才引起人們的注意,那時我們基本上進行了將近一年的錄音工作。」

他會坐在自己的工作室裡,戴著耳機聽祖父彈奏吉他的聲音。最終歌曲的靈感開始湧現。專輯中的第一張首歌曲《Seeseepano》是 Aysanabee 向他的祖父詢問這個詞的含義的結果。

Aysanabee說:「Seeseepano是他父親的名字。他不知道這意味著什麼,也不知道它代表什麼。」

這不是因為他的祖父遺忘了這一點。是因為他年紀輕輕就被送進了寄宿學校,一直沒有機會了解到。

在寫完這首歌和其他幾首歌後,Aysanabee突然意識到他可以製作一張唱片,就像以音樂製成的相簿一樣。他召集了一個團隊,包括製作人兼工程師 Hill Kourkoutis,他們在 Barrie 的 The Lair 和多倫多的 Lincoln County Social Club 進行了錄製。 它於 2022 年 11 月 4 日通過 Ishkōdé Records/Universal Music Canada 發行。

Aysanabee 說:「單單只是回想你這一切發生的經過,都感到不可思議。」

Aysanabee granddad
Aysanabee shared this image of his grandfather on Watin.

[圖片描述: Aysanabee在Watin分享了他祖父的影像。]

從演唱雷鬼爆紅

他的才華不容置疑,這就是這位多倫多藝術家在 2021 年成為了女性原住民擁有的Ishkōdé Records旗下藝人的原因。

加入一點 Tom Waits,一點 Bruce Springsteen,也許還有一點來自 Kings of Leon 的 Caleb Followill——這才大致接近 Aysanabee 的聲音。

但這並不是他一貫的唱歌風格。他的第一場演出是在 Thunder Bay 舉行的 Battle of the Bands 活動,其他大多數參賽者都是搖滾樂手或民謠歌手。

Aysanabee 回憶道:「我們成立了一支雷鬼樂隊,然後我開始用你聽過最濃、最重的牙買加口音唱歌。」

這背後有一個故事。在搬到 Thunder Bay 之前,Aysanabee 與他的媽媽和兄弟姐妹一起住在 Kaministiqua,離市區大約 40 分鐘路程。

那裏沒有自來水,也沒有電,但家裡有一台發電機。 當他的兄弟搬出去時,並沒有帶走 Bob Marley 的音樂。

Aysanabee 說:「當我們打開發電機時,我會聽這些 Bob Marley的 CD。他還留下了一把吉他,我開始寫歌。我從那時開始受到影響。」

回想起那次活動中演唱雷鬼音樂,他不禁輕笑了起來,他很好奇別人會怎麼看這樣一位原住民小孩唱黑人的音樂。但他說那是 Thunder Bay,所以沒有人會質疑這一點。過了一段時間後,Aysanabee 才意識到也許原住民孩子不應該挪用他人的文化。

「我想知道那是否仍有錄影片段,我希望不會有人再看到它。」他笑著說。 

新聞工作為他提供了後盾

如果不是因為在他年幼時發生了巨變,他就不會在音樂上一飛衝天。為了謀生,Aysanabee 曾在十幾歲時從事採礦業。這不是大多數人想像中的在地底用鎬挖礦。相反,他會乘飛機或滑雪去安大略省北部的偏遠地區提出擁有權。

「我一直工作到 19 歲,有過幾次差點死掉。」他說。

最可怕的事情發生在他穿著雪鞋穿過結冰的河流時跌入冰層。他能感覺到自己掉進冰裡,差點被吸進去。

Aysanabee 回憶道:「那一刻我不禁想,我的人生在做什麼?我一邊想一邊揮動斧頭把自己拉過這條河,因為冰正在破裂。」

他好不容易上了對岸,生了火,然後穿著雪鞋徒步回到了營地。

Aysanabee 說:「我們完成了工作,我剛剛訂好了去多倫多做音樂的機票。」

從青少年期起,Aysanabee 就想成為一名全職音樂家。但他的祖母告誡他必須要有後備計劃,這就是他去念新聞系的原因,並於 2012 年從 Centennial College 畢業並獲得文憑。

隨後在《赫芬頓郵報》找到了一份工作,然後在 CTV 擔任了六年的數位內容編輯。他於 2022 年 3 月辭職,全職投入音樂。

「如果我沒有進入新聞業,我就無法像現在這樣製作這張唱片。這張唱片幾乎就像新聞和音樂一樣放在一起。」Aysanabee 承認道。

閱讀原文 >> 點此連結

立即行動

Pancouver 激發創造力並促進一個更具包容性的社會。請支持我們關注多元的藝術家!來自加拿大境內的捐款可獲得稅務收據。

Share this article

Subscribe

Tags

精選華文翻譯文章

Support us

Pancouver aims to build a more equal and empathetic society by advancing appreciation of visual and performing arts—and cultural communities—through education. Our goal is to elevate awareness about underrepresented artists and their organizations.

The Society of We Are Canadians Too created Pancouver to foster greater appreciation for underrepresented artistic communities. A rising tide of understanding lifts all of us.

We would like to acknowledge that we are gathered on the traditional and unceded territories of the Coast Salish peoples of the xʷməθkwəy̓əm (Musqueam Indian Band), Skwxwú7mesh (Squamish Nation), and Səl̓ílwətaɬ (Tsleil-Waututh Nation). With this acknowledgement, we thank the Indigenous peoples who still live on and care for this land.

Support us

Pancouver strives to build a more equal and empathetic society by advancing appreciation of visual and performing arts—and cultural communities—through education. Our goal is to elevate awareness about underrepresented artists and the organizations that support them. 

The Society of We Are Canadians Too created Pancouver to foster greater appreciation for underrepresented artistic communities. A rising tide of understanding lifts all of us.

© 2023 The Society of We Are Canadians Too Privacy Policy | Terms and Conditions

We would like to acknowledge that we are gathered on the traditional and unceded territories of the Coast Salish peoples of the xʷməθkwəy̓əm (Musqueam), Skwxwú7mesh (Squamish), and Səl̓ílwətaɬ (Tsleil-Waututh) Nations. With this acknowledgement, we thank the Indigenous peoples who still live on and care for this l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