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别艺术家Smail Kanouté的舞蹈制作、影片及平面设计无论在哪里展出都会引起哄动。个中的原因,可能是因为这名马里裔法国人总能够以天马行空和富有情感的方式将字母呈现出来。
Smail以Zoom视频会议接受Pancouver访问时,透露了为何自己对字母如此着迷:原来他在巴黎多元但贫困的18区长大时曾患上口吃。
他说:「我需要运用语言之外的方式与其他人沟通,于是我开始以身体和线条的形状作为沟通媒介。对我来说,符号和字母的威力远远大于语言。」
另外,他指出不同文化会将字母演绎成不同意思。
「这燃起了我创作平面设计的欲望,因为它能够让我在身体、场景、光线和声音之间搭建桥梁。」
下月举行的PuSh International Festival for the Performing Arts将会呈献他口碑载道的编舞作品《Never Twenty One》,届时温哥华的观众将有机会一睹他对字母的热爱。
至于《Compagnie Vivons》,则是向纽约、里约热内卢和索韦托枪械暴力的年轻遇害者致敬。这是围绕三个舞蹈员的非凡故事,而他们的身体上更涂上遇害者家人所说的词句。

始于巴黎的艺术旅程
Smail表示,《Never Twenty One》的舞蹈编排反映了不同城市的文化,当中包括他的故乡巴黎。他与Aston Bonaparte及Salomon Mpondo-Dicka这两名表演者更将当代、灵魂、现代及街头等不同舞蹈风格揉合起来。
「街头跳舞文化是传统和当地舞蹈的结合,因此不同城市都有独特的文化。」
他在自己的艺术旅程找到不同的发展方向,让他能够凑合不同的艺术形式。
巴黎画家Christine Lehot协助Smail克服口吃,启发了他对艺术展开探索。此外,她还向Smail传授呼吸技巧,让他能够在观众面前演讲,更助他入读艺术学校。
在18区长大的他有机会接触不同文化,也对提升他的艺术修为有很大帮助。
「我学会了不同文化的规则、风格和种类。能够继续探索这领域让我觉得非常有趣。」
由于他是移民的后裔,因此能够理解父母所说的索宁克语。他的父亲因为经济原因选择移民到法国,在当地从事垃圾收集,母亲则是一名清洁工人。他的双亲没有向孩子们透露太多在马里的经历。
再者,Smail相信大部份在法国出生的非裔儿童不愿学习双亲的母语,是因为他们在殖民者的国家出生,令他们蒙受创伤。
马里改变了他
在国立高等装饰艺术学院毕业后,他在2010年去了巴西,每天都闻歌起舞。
他于2011年抵达马里西南部,以查清自己的家族史,并在座落于卡伊附近的祖先村落研究不同符号。
他忆述:「当时我尝试去掉脑中的殖民思想,并思考家族的故事。」
这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让他找到结合法国和马里文化的身份认同。
他认为我们不能完全瞭解自己所属的每个文化,所以需要认清历史,并创造新的身份认同,才能够去殖民化。
回到巴黎后,他开始更有系统地研究舞蹈。他首先于2012年与编舞者Raphaëlle Delaunay合力编排《Bitter Sugar》,其后与另一名编舞者Radhouane El Meddeb合作,并于2016年创作出《Compagnie Vivons》。
Smail透过《Compagnie Vivons》将自己周游列国的所见所闻与对平面设计的热忱结合起来,衍生出跨界别的艺术作品。他第一次的个人舞蹈表演正是以自己在马里的族谱为主题。
将编舞比喻为画画
在三部曲之首《Never Twenty One》即将于温哥华上演之际,美国正面对越来越多年轻黑人男子遭枪杀的问题。
举例而言,最新一期《纽约时报杂志》的封面故事,就从2022年数以千计的枪械暴力遇害者中,挑选出12名年青人的故事并作详细报导。该杂志称,枪械暴力已成为美国儿童及青少年的第一位死因,超越了车祸、其他伤害及先天疾病。
三部曲的第二部名为《Yasuke Korasan》,是一个关于黑人武士的故事,而第三部则名为《So Ava》,将会以当代舞呈现巫术哲学。除了在舞台上表演外,Smail亦计画将这三部曲制成短篇电影。
他认为编舞和画画存在一些共通点,例如两者都需要从图像的角度思考作品。不同的是,编舞是与舞蹈员合作,而他们是可以视乎需要随时提出变动。
访问结束前,Pancouver向Smail询问他名字的意思。他回答说,Smail是指耳听八方的先知,而在马里文化中,Kanouté是指爱心满溢的人。最后,他坦言Smail Kanouté这个名字对他的艺术创作影响深远。
阅读原文 >> 点此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