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ncouver-Logo

Become a Cultural Navigator

Become a Cultural Navigator

菲律賓社區領袖敦促總理杜魯多支持在溫哥華興建新文化中心

Filipino community leaders in Vancouver
Davey Samuel Calderon, Khristine Cariño, Lina Vargas, Joy Neri, and RJ Aquino are hoping that the federal government offers tangible support for a Filipino cultural centre in Vancouver. Photo by Charlie Smith.

[Davey Samuel Calderon、Khristine Cariño、Lina Vargas、Joy Neri及RJ Aquino希望聯邦政府為溫哥華的菲律賓文化中心提供實質支持。圖片來源:Charlie Smith。]

Davey Samuel Calderon把自己形容為自豪的菲律賓戲劇演員。在近期於溫哥華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該名 New(to)Town Collective共同創辦人表示,他和其他菲律賓裔加拿大人渴望分享他們的傳統、文化習俗和語言。Davey指出,這將會讓他們銘記自己久遠而複雜的歷史。

同樣為Playwrights Theatre Centre成員的他稱,他們的藝術家透過舞蹈、音樂、戲劇、表演、視覺藝術、時裝、美食、傳統工藝和其他具啟發性的方式來展現這些文化遺產。

他補充,促進者和藝術家的目標不只是呈現他們的菲律賓裔身份,更希望「啟發社區飲水思源、改造傳統,並在社區內及與原住民族群建立關係。」

Davey強調,溫哥華市區的菲律賓藝術家在沒有專屬社區空間的情況下努力實現他們的目標。

他說:「我們一直默默耕耘,但缺乏聚集場所為我們帶來重重挑戰,因此我們需要興建一座菲律賓文化中心。」

Davey是新聞發佈會的發言人之一,而會上亦反映了社區廣泛支持在溫哥華興建省級菲律賓文化中心。卑詩省政府向非牟利機構Mabuhay House Society撥款250,000元,以就該設施進行籌劃和公眾諮詢,促成了這次新聞發佈會。

另一名發言人為Tulayan Filipino Diaspora Society總監Rafael (「RJ」) Aquino。他感謝省府撥款「促進成立文化中心」,同時亦提到溫哥華市長沈觀健對項目表示支持。

Rafael認為情況令人鼓舞,因為這代表社區已凝聚和動員起來。

Mabuhay House
This image seeking volunteers is on the Mabuhay House Society website.

[這則志工招募啟示載列於Mabuhay House Society的網站。]

將文化中心放在聯邦議程上

Rafael和另外兩位簽署人向總理杜魯多發出了公開信,敦促他支持興建該中心。另外兩名簽署人分別為房屋組織Filco-operative One Housing Society主席 Angeles 「Jody」Flores,以及Cebuano Society of Canada 主席 Antonio Ortega。

公開信提到:「如你所知,最近的人口普查數據顯示,卑詩省的菲律賓裔人口在近年已飆升至175,000人,佔總人口的3.6%。興建文化中心可讓菲律賓裔加拿大人尋找自己的根、延續傳統,以及與其他人分享他們的文化。」

新聞發佈會上另一位發言人Joy Neri則代表上述房屋組織和One Filipino Cooperative of B.C.發言。

Joy透露,這兩個組織需要在不同地點舉辦迎新活動、培訓課程、普通集會,以及周年和聖誕慶祝活動。

她聲稱,菲律賓文化中心有潛力成為上述所有活動的舉辦場地。

她亦指出,支持興建中心的請願行動已收集超過3,000個簽名。隨著請願書與向杜魯多發出的公開信共同刊載於新網站Filipinobc.com,她亦預料將吸引到更多人簽名。

此外,Joy表示她的房屋組織不斷為卑詩省的中等收入菲律賓人和其他加拿大人提倡及爭取便宜、可負擔、安全和共融房屋。組織的董事希望新文化中心可以協助發展非市場及市場房屋的混合用途項目。

她說:「我們積極爭取落成菲律賓文化中心,以實現非常實際的目標。」

[杜魯多五年前到訪馬尼拉的Jollibee餐廳時被仰慕者包圍。]

STEM提倡者剖析經濟益處

Society for Canadian Women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前主席Khristine Cariño亦於會上發表有意義的講話。和其他發言人一樣,她感謝省府撥款250,000元作籌劃及公眾諮詢用途。

作為女性參與科學、科技、工程、數學(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and mathematics,STEM)運動的全國領袖,她提倡所有人都應享有平等機會使用數碼科技。她亦感到非常雀躍,因為文化中心除了宣揚菲律賓社區的豐盛文化和背景,更會成為創新和學習的多用途空間。

她續稱,創新中心可讓菲律賓人獲得資源和支援,以學習技能、探索新興科技和建立創新業務。

她也十分期待中心的「製造者空間」(maker space)將如何提升社區對高增長行業職位的意識。

她希望為成年人而設的技術提升計劃,可以協助菲律賓人由主要從事的低級和低薪服務業工作,轉投高薪和高增長職位。她期望菲律賓人可選擇的職業將有所增加,同時打破限制著他們的刻板印象。

她亦看到更多機遇,讓菲律賓裔加拿大人成為「知識型經濟領袖」。

她指出,創新中心將為菲律賓人才提供亟需的跳板,讓他們發光發熱,從而構建更繁榮和共融的加拿大社區。

攜手推動變革

Diversity and Inclusion Support Group of B.C.創辦人兼主席Lina Vargas是另一位表態支持的社區領袖。她在新聞發佈會上表示說,菲律賓文化中心將提供慶祝多元性的跨代共融空間。

她認為,作為曾經遭到殖民的社區,興建菲律賓文化中心,有助原住民族群和本地菲律賓社區修復關係。

最後,她以振奮人心的說話作為總結,鼓勵大家致力實現社區的夢想。

「讓我們攜手推動變革,趁我們還有機會,為後代留下成功的印記。」

閱讀原文 >> 點此連結

Share this article

Subscribe

Tags

精選華文翻譯文章

José Rizal Library of Congress, Washington, D.C. (neg. no. LC-USZ62-43453)

NPC3主席找出菲律賓人遷移史、國家英雄黎剎以及藝術與文化重要性的共通點

歷代的美國人從小就會學習到有關移民的主流說法。學校的老師會告訴他們,第一批來自英國的定居者於1607年在現今弗吉尼亞州的所在地建立殖民地詹姆斯敦。無數學生也聽過關於五月花號乘客的故事。這些被英國放逐的清教徒於1620年在今天位於麻薩諸塞的地方成立殖民地。

Read More »
Phantom Eye by Steven Beckly

李康然(Steven Beckly)的Capture Photography Festival參展作品《Phantom Eye》高掛在布勒街之上

2021年7月2日清晨,墨西哥灣上演了一幕奇境:由水底管道洩漏出來的燃氣著火,造成海面在燃燒的景象。數小時後,這個位於尤卡坦半島以西的「火眼」終於被撲滅,而這不尋常事件的畫面亦已經在社群媒體上瘋傳開去。Capture Photography Festival執行長Emmy Lee Wall表示,人類直覺上會相信照片代表著真相,但上述事件並非如此,因為根據物理定律,水並不能燃燒起來。

Read More »
Support us

Pancouver aims to build a more equal and empathetic society by advancing appreciation of visual and performing arts—and cultural communities—through education. Our goal is to elevate awareness about underrepresented artists and their organizations.

The Society of We Are Canadians Too created Pancouver to foster greater appreciation for underrepresented artistic communities. A rising tide of understanding lifts all of us.

We would like to acknowledge that we are gathered on the traditional and unceded territories of the Coast Salish peoples of the xʷməθkwəy̓əm (Musqueam Indian Band), Skwxwú7mesh (Squamish Nation), and Səl̓ílwətaɬ (Tsleil-Waututh Nation). With this acknowledgement, we thank the Indigenous peoples who still live on and care for this land.

Support us

Pancouver strives to build a more equal and empathetic society by advancing appreciation of visual and performing arts—and cultural communities—through education. Our goal is to elevate awareness about underrepresented artists and the organizations that support them. 

The Society of We Are Canadians Too created Pancouver to foster greater appreciation for underrepresented artistic communities. A rising tide of understanding lifts all of us.

© 2023 The Society of We Are Canadians Too Privacy Policy | Terms and Conditions

We would like to acknowledge that we are gathered on the traditional and unceded territories of the Coast Salish peoples of the xʷməθkwəy̓əm (Musqueam), Skwxwú7mesh (Squamish), and Səl̓ílwətaɬ (Tsleil-Waututh) Nations. With this acknowledgement, we thank the Indigenous peoples who still live on and care for this l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