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ncouver-Logo

Become a Cultural Navigator

Become a Cultural Navigator

藝術家Rebecca Bair在新西敏Anvil Centre以捲髮藝術裝置反映黑人歷史檔案匱乏

Rebecca (Becky) Bair
Rebecca (Becky) Bair hopes that her Curly Mapped installation on the Anvil Centre will encourage New Westminster residents to think about what's missing from their city's official history records.

[Rebecca (Becky) Bair希望Anvil Centre的Curl Mapped》藝術裝置可促使新西敏居民反思該市官方歷史檔案所缺乏的元素。]

對跨領域藝術家Rebecca (Becky) Bair來說,「黑人性」(blackness)代表著人多勢眾和機會。身為素里黑人藝術中心(Black Arts Centre)董事的她強調,在紀錄黑人歷史時,僅聚焦於他們遭遇的殘酷待遇並不足夠。

Becky透過電話向Pancouver表示,黑人性在廣泛層面是關乎喜悅、愛和社區。

然而,她認為本應紀錄往事的政府檔案未能反映黑人性的全貌。這是她在新西敏檔案館尋找黑人歷史紀錄後所得出的結論。

她與檔案管理員Erin Brown-Osterman花了數小時翻閱以皮革裝訂的分類賬。她們亦翻尋了影像和藍本,研究一盒盒的文件是如何分類。

她們尋遍了檔案館,期間沒有吃午餐,甚至連喝水或休息的機會也沒有,但仍然找不到任何關於黑人性的紀錄。

她承認該市的歷史過往存在黑人性,因為她曾看過相關的新聞報道及新西敏黑人家庭的土地契約。此外,區內據聞亦有黑人理髮師,其中一人在某街角擺檔。然而,他的名稱或樣貌未有被紀錄下來。

她說:「兩名黑人女性在檔案館花了數小時尋找黑人性的蛛絲馬跡,但卻空手而回。我認為檔案館有沒有相關紀錄是另一個議題,但我們未能找到它卻具有重大意義。那種感覺非常強烈,而且揮之不去。」

The Anvil Centre
Curly Mapped on the Anvil Centre.

[Anvil Centre外牆的Curl Mapped》。]

難以捉摸的室內陰影

Becky的作品深受黑人藝術中心諮詢委員會成員Nya Lewis的作品啟發。Nya的碩士論文及2022年於grunt gallery舉行的《An Insufficient Record: The photo-ethics of preserving Black Vancouver》展覽探討了黑人在溫哥華檔案庫的代表性。

Becky到訪過檔案館後,特地為Anvil Centre製作了《Curl Mapped》。這個8米乘以22米的巨型裝置展現於Anvil Centre的外牆。藝術品鉅細靡遺地呈現了該市在1862年的地圖。她刻意在作品的邊緣加上了一束束的黑色捲髮。

該名藝術家稱,捲髮破壞了地圖的面貌並散開來,但也帶出故事尚有不為人知的部份。這份文件和這段歷史並不完整。

她亦考慮過裝置在大樓內的樣貌。在陽光照射下,捲髮會在Anvil Centre室內產生陰影。

「你不能完全避開這些陰影,但同時亦觸不到它們,就好像鬼魂般難以捉摸。」

Curl Mapped》是市政廳委託的作品,並將於Anvil Centre外牆展示至2024年3月1日。

Becky在裝置中刻意保留了菲莎河,因為19世紀的黑人定居者在淘金熱潮期間都會沿著這水道到達該市。

她指出:「非常仔細的地圖紀錄了街區和門牌號等各種資訊,但卻忽略了黑人性。我們知道這是事實,因為整個檔案館都沒有黑人性的痕跡。」

作品旨在打破我們對歷史的固有理解。要得知歷史的全貌,我們便需要發掘未被紀錄的歷史,尤其是黑人歷史。

以頭髮代表缺失的歷史

Curl Mapped》是捕捉攝影節(Capture Photography Festival)的參展作品。

攝影節的執行董事Emmy Lee Wall透過Zoom視訊會議向Pancouver表示,Becky的作品獲選中,是因為它對Anvil Centre大樓外牆以至整個新西敏均具有重大意義。

作為Curl Mapped》的策展人,Emmy認為Becky以捲髮代表缺失歷史的做法十分有趣。

「對Becky來說,頭髮是她持續關注的主題,除了因為其具有文化重要性,在文化關懷的場所亦有代表性。就這重大的公共藝術項目而言,Becky呈現了一幅分隔開的地圖,當中出現了空隙,而捲髮亦延伸向其他捲髮。我認為這是很有趣的景象,因為她想到辦法呈現缺失的資訊。」

Curly Mapped includes a detailed 1862 map of New Westminster.

[Curl Mapped》包括了1862年新西敏的仔細地圖。]

事實上,Becky經常會剪下小撮頭髮並加入作品之中。對她來說,頭髮代表了眾多的黑人,更體現了主觀性和集體性。

她說,自己的家庭群組和黑人女性群組都以特定方式護理大家的頭髮,例如是推薦不同產品或為對方設計髮型。

因此,這個公共藝術項目加入了頭髮元素實在不足為奇。在印出新西敏地圖後,Becky決定在上面放置頭髮,並嘗試了不同的擺位。經過一段時間後,她認為沒有必要將「鬼魂般」的黑人元素從圖像分割出來,也毋須在表面加工。

「捲髮必須與地圖融為一體。」

依然最為關注原住民的主權

Becky來自渥太華安尼辛納布阿崗昆(Anishanaabe Algonquin )原住民的傳統、祖傳、未割讓領地。她強調,自己的藝術是在海岸薩利希(Coast Salish)族群的傳統、祖傳、未割讓領地上創作。

她認為自己具備雙重責任,首先是對原住民主權負責,正視殖民主義和定居者對這些土地的影響,其次是揭示黑人性目前及過往出現的地方。

這是由於她剛來到西岸時感到孤立無援。

當時並沒有一個可向她伸出援手的黑人社區。後來她創立了黑人藝術中心,塑造了黑人社區並著手創作藝術,令情況得到改善。中心的目標是凝聚黑人社區,為他們提供實體的集會場所。

此外,儘管她對地圖感到著迷,但卻認為它們很多時不夠人性化。於是她決定為Anvil Centre的外牆創作關於人類的地圖。

她覺得這幅作品實現了自己的目標,因為人類和地圖在當中密不可分。

影片:Rebecca Bair 與檔案管理員Erin Brown-Osterman討論他們的工作。

閱讀原文 >> 點此連結

立即行動

Pancouver 激發創造力並促進一個更具包容性的社會。請支持我們關注多元的藝術家!來自加拿大境內的捐款可獲得稅務收據。

Share this article

Subscribe

Tags

精選華文翻譯文章

Nguyễn Tường Danh

導演Khoa Lê以細膩作品《Má Sài Gòn》(西貢母親)打破有關越南LGBTQ社區的刻板印象

蒙特利爾電影製作人、舞台總監兼影片設計師Khoa Lê喜歡超越傳統界線。這名酷兒藝術家的簡歷顯示,他致力「創作將神聖與平凡之間,以及現實與想像之間界線模糊的作品」。他聲稱,自己的作品總保留著人性化元素。由他執導的長篇紀錄片《Má Sài Gòn》(西貢母親)不但體現了他的創作宗旨,更打破了固有的刻板印象。這部引人入勝並且關於越南LGBTQ社區的敏感題材作品,將於5月6日(星期六)下午5:15在溫哥華的DOXA Documentary Film Festival上映。

Read More »
Chienhua

纏花藝術家陳惠美展現了台灣族群豐富多樣的傳統及文化

陳惠美運用她作為一名纏花工藝師的巧手,為新人們創造了幸福的回憶。此外,她精心設計的作品反映了她的故鄉-台灣不同族群的傳統和文化,體現了這個島嶼的豐富面貌。在北京話口譯Ann Fu的幫助下,陳惠美向Pancouver談到了她的藝術形式-纏花,是一種結合了剪紙、纏繞及刺繡技巧的工藝藝術。在訪談中,她指著各種反映客家纏花、閩南纏花和金門吉花特色的作品,說道「這些都是傳統上在婚禮中使用的,蝴蝶象徵著生育。」

Read More »
Eric Lee and Peggy Lee

溫哥華台灣學生論壇鼓勵年輕人運用文化和價值觀造福社區

英屬哥倫比亞大學(以下簡稱UBC)博士生李哲緯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證明了具有台灣血統的人不僅限於漢族華人。他有一部分日本血統,而他母親的祖父母之一則來自荷蘭。哲緯在視訊會議上告訴《Pancouver》:「有趣的是,我媽媽的頭髮有點偏紅。」「這是因為遺傳的關係。」荷蘭和日本曾在不同時期殖民過台灣,所以有很多台灣人和哲緯有著類似的血統背景。

Read More »

The Society of We Are Canadians Too created Pancouver to foster greater appreciation for underrepresented artistic communities. A rising tide of understanding lifts all of us.

We would like to acknowledge that we are gathered on the traditional and unceded territories of the Coast Salish peoples of the xʷməθkwəy̓əm (Musqueam Indian Band), Skwxwú7mesh (Squamish Nation), and Səl̓ílwətaɬ (Tsleil-Waututh Nation). With this acknowledgement, we thank the Indigenous peoples who still live on and care for this land.

The Society of We Are Canadians Too created Pancouver to foster greater appreciation for underrepresented artistic communities. A rising tide of understanding lifts all of us.

© 2023 The Society of We Are Canadians Too Privacy Policy | Terms and Conditions

We would like to acknowledge that we are gathered on the traditional and unceded territories of the Coast Salish peoples of the xʷməθkwəy̓əm (Musqueam), Skwxwú7mesh (Squamish), and Səl̓ílwətaɬ (Tsleil-Waututh) Nations. With this acknowledgement, we thank the Indigenous peoples who still live on and care for this l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