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ncouver-Logo

Become a Cultural Navigator

Become a Cultural Navigator

2023 溫哥華新年藝術節以宣揚原住民對農曆新年的看法為更遠大目標

Walis Labai
This image, which will appear on a Lunar New Year lantern at Jack Poole Plaza, is part of Taiwanese Seediq artist Walis Labai's Tree Myth series.

有些事情每逢農曆新年都會發生。

在沒有疫情的時期,片打西街總會舉行舞獅賀歲。英語媒體會就新一年生肖動物的起源訪問一名亞裔人士,而不同政治家則會向投票給他們的亞裔選民發表新年賀辭。

這一切都反映加拿大是一個多元文化社會。

然而,農曆新年對第一民族及梅蒂人(Métis)有何意義的討論並不常見,而我們也沒有太多機會了解祖先來自東亞以外地區的人們如何看待這節日。

Asian-Canadian Special Events Association正試圖透過一年一度的溫哥華新年藝術節改變現狀。1月20日(星期五),即兔年開始前兩天,城光藝境展覽將於三個戶外地點展開,包括傑克普爾廣場、šxwƛ̓ənəq Xwtl’e7énḵ Square(前稱溫哥華美術館北廣場)以及固蘭湖島Ocean Artworks

瓦歷斯.拉拜(中文名吳鼎武) 設計了其中一個展示於傑克普爾廣場的大型燈籠。他的父親在中國大陸出生,母親則是台灣賽德克族原住民。他的作品是Coastal Lunar Lanterns的一部份,其他燈籠由海岸薩利希族(Coast Salish)藝術家Ovila Mailhot、平原克里族(Plains Cree)藝術家George Littlechild,以及台灣排灣族藝術家Arucanglj Rusagelet設計。

Coastal Lunar Lanterns展覽旨在承認溫哥華建立於未割讓原住民土地之上,也探討了人類、文化與大自然之間的關係。

Walis Labai
Walis Labai has created a series of images about the founding legend of the Seediq people.

從樹木而生的族群有慶祝農曆新年的習俗

根據傳說,賽德克族是從台灣中部白石山區一棵樹的根部誕生。

值得注意的是,瓦歷斯在成長時認為自己是台灣人和中國人,但自從在美國進修並回到台灣後,他的世界觀變得更加寬闊。他由當時開始致力推廣原住民傳統文化,而這也反映於他的藝術創作中。

他的名字包含了原住民語言和中文元素,印證了原住民文化在台灣復興的過程,與北美洲原住民在他們文化中去除殖民色彩的情況近似。

另外,瓦歷斯展示於傑克普爾廣場的燈籠屬於他Tree Myth系列作品的一部份,當中將人像與樹木影像結合起來。他是受到賽德克族從樹木而生的傳說啟發而創作這些影像,過程中更用到圖像處理軟件。

瓦歷斯在他的藝術家自述中寫道,作品向現代社會表達了大自然世界的純潔,同時也呼籲大家重投大自然無盡關懷的懷抱。

Pancouver藝術總監Jessica Sung選用了瓦歷斯的作品為農曆新年慶祝活動的封面畫像,因為其背後的訊息非常有意義。她指出,加拿大的多元文化就是要將自己縮小,以認清其他觀點的多樣性。

她認為將燈籠藝術與原住民藝術結合起來,可以讓她和其他亞裔移民向這片原住民未有割讓的土地表達感激之情,也是對這片土地上更美好的生活構想的一種答謝。

Peaceful and Free Together
The beadwork on rabbits gives a Métis feel to the lantern design by Phyllis Poitras-Jarrett.

凝聚不同文化

由1月20日(星期五)起,印有原住民設計圖案的燈籠將會展示於城光藝境其餘兩個地點。šxwƛ̓ənəq Xwtl’e7énḵ Square(前稱溫哥華美術館北廣場)所展覽的燈籠由梅蒂藝術家Phyllis Poitras-Jarrett、文化保育者Ocean Hyland和Jessie Recalma、溫哥華出生但現居於溫哥華的壁畫家兼插畫師Arty Guava,以及南亞藝術家兼社會學教授Angela Aujla所創作。

至於Ocean Artworks的展品,則是夸夸嘉夸族(Kwakwaka’wakw)藝術家Richard Hunt夸夸嘉夸 — 歐維科諾族(Kwakwaka’wakl-Oweekeno)藝術家Rachel Smith、南亞藝術家Jessie SohpaulArts Umbrella學生的傑作。

除了燈籠展覽外,2023 溫哥華新年藝術節還會舉辦其他活動以凝聚不同文化和迎接兔年來臨。Orpheum Theatre將於1月24日舉行名為Together We Are!》的大型演唱會,演出單位包括指揮家Nicholas Urquhart與Harmonia Orchestra、家庭民謠唱作哥手GinalinaVivaldi Chamber Choir、West Van Youth Band、Out in Harmony和著名烏克蘭鋼琴家Anna Saglova。

另一方面,Asian-Canadian Special Events Association將會呈獻由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統籌的The Colours of Formosa展覽。這個同樣於固蘭湖島Ocean Artworks舉行的活動,將會介紹台灣染色與編織藝術家(包括傳奇的陳景林)如何受當地風光如畫的大自然景色所啟發。陳景林所創辦的柿染工作坊,讓數以千計的溫哥華及本拿比學童得以接觸這門藝術。

Asian-Canadian Special Events Association董事總經理Charlie Wu表示,工作坊的目標是鼓勵年輕人多點接近大自然,以及在探索自身創造力的時候對四周環境保持好奇。

閱讀原文 >> 點此連結

立即行動

Pancouver 激發創造力並促進一個更具包容性的社會。請支持我們關注多元的藝術家!來自加拿大境內的捐款可獲得稅務收據。

Share this article

Subscribe

Tags

精選華文翻譯文章

Big Day

VIFF 2023: Big Day 大日子

看到這個片名,我想不是結婚就是死亡的議題?!但既然是 VIFF 挑選出來的片子,就應該不是我所想像的「平淡的話題」!VIFF 的片單,總讓我有新世界的想像!

Read More »

The Society of We Are Canadians Too created Pancouver to foster greater appreciation for underrepresented artistic communities. A rising tide of understanding lifts all of us.

We would like to acknowledge that we are gathered on the traditional and unceded territories of the Coast Salish peoples of the xʷməθkwəy̓əm (Musqueam Indian Band), Skwxwú7mesh (Squamish Nation), and Səl̓ílwətaɬ (Tsleil-Waututh Nation). With this acknowledgement, we thank the Indigenous peoples who still live on and care for this land.

The Society of We Are Canadians Too created Pancouver to foster greater appreciation for underrepresented artistic communities. A rising tide of understanding lifts all of us.

© 2023 The Society of We Are Canadians Too Privacy Policy | Terms and Conditions

We would like to acknowledge that we are gathered on the traditional and unceded territories of the Coast Salish peoples of the xʷməθkwəy̓əm (Musqueam), Skwxwú7mesh (Squamish), and Səl̓ílwətaɬ (Tsleil-Waututh) Nations. With this acknowledgement, we thank the Indigenous peoples who still live on and care for this l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