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的美國人從小就會學習到有關移民的主流說法。學校的老師會告訴他們,第一批來自英國的定居者於1607年在現今弗吉尼亞州的所在地建立殖民地詹姆斯敦。
無數學生也聽過關於五月花號乘客的故事。這些被英國放逐的清教徒於1620年在今天位於麻薩諸塞的地方成立殖民地。
然而,很少美加學生知道歷史記載菲律賓人首次踏足美國本土的日期。這次移民其實比著名的五月花航行早了33年發生。
1587年10月18日,菲律賓船員乘搭Nuestra Señora de Buena Esperanza號抵達莫羅貝,即現在加利福尼亞州的中岸地區。
部份菲律賓船員跟隨一名神父下船,於抵岸後遇到當地原住民。
據說當時原住民嘗試俘虜那位神父,觸發了雙方打鬥,最終導致一名西班牙人和一名菲律賓人喪命。
Nuestra Señora de Buena Esperanza號是西班牙治下的墨西哥與西班牙東亞殖民地之間進行跨太平洋貿易所用到的其中一艘帆船。
八年後,史書記載了另一次菲律賓人遷移到加利福尼亞州的事件。當時他們乘坐的馬尼拉帆船San Agustin號在Point Reyes(位於現今三藩市的西北方)沉沒。

遷移與探險有關
位於溫哥華的National Pilipino Canadian Cultural Centre(NPC3 )主席Leonora Angeles認為,這段菲律賓人遷移史未有得到應有的重視。
Leonora接受了Pancouver訪問,並講述了四名菲律賓人與特林吉特(Tlingit)原住民生活的故事。他們的傳統領地覆蓋了卑詩省西北部、育空和阿拉斯加。
這些菲律賓人是18世紀末的馬拉斯皮納探險隊成員,沿著卑詩省海岸航行並抵達阿拉斯加。
Leonora是卑詩大學性別、種族、性向及社會正義學院(Institute for Gender, Race, Sexuality and Social Justice)董事。她表示,在托斯卡納出生的馬拉斯皮納(Alejandro Malaspina)培訓了那些菲律賓人,為西班牙政府紀錄阿拉斯加海岸的模樣。他由智利出發,到達墨西哥的阿卡普爾科(Acapulco)後再往北航行。
「馬拉斯皮納率領前往阿拉斯加的探險隊成員不多。當然,那四名菲律賓人沒有返回智利。」

以舞台劇呈現首名移民的生平
加拿大首名有紀錄的菲律賓移民是Benson Flores。他於1861年在西溫哥華附近的寶雲島定居。
其後Flores成為了Snug Cove首個出租船隻的創業家。記者Joseph Lopez在一篇2021年 Canadian Filipino Net網站的文章講述了他的事蹟。
去年夏季,NPC3與Southeast Asian Cultural Heritage Society of B.C.聯手製作了一套名為《buto/buto: bones are seeds》的舞台劇。除了Flores的生平外,演員也將馬拉斯皮納探險隊的菲律賓船員故事呈現於觀眾眼前。
《buto/buto》由曼尼托巴大學助理戲劇教授Dennis Desuyo Gupa執導,財務資助則由B.C. Arts Council 及 Canada Council for the Arts提供。
NPC3希望可以再度公演這套大受歡迎的舞台劇。
Leonora希望可以再次申請資助,於素里、新西敏和維多利亞再度上演《buto/buto》。

黎剎留下深遠影響
菲律賓國家英雄黎剎(José Rizal)啟發了Leonora成立NPC3。黎剎生於1861年,父親是菲律賓裔,母親是華裔。他前往德國修讀醫科前曾經是馬德里大學的研究生。
除了是一名眼科醫生外,他還是一名詩人和小說家。他經常抨擊天主教教會是菲律賓遭西班牙殖民的同謀,最終在36歲時被西班牙統治者處決。
Leonora說黎剎跟很多菲律賓人一樣曾經到海外留學。除了在歐洲學習和工作外,他也曾在香港行醫。
她稱,黎剎是一名海外菲律賓工作者。
到了現在,Leonora仍深受黎剎著名詩作《Song of the Traveller》所影響。這首作品形容了長時間離鄉別井所產生的孤獨感。
「對我來說,這首詩是Ben Flores以至每個菲律賓人夢想與期盼的寫照。有趣的是,Ben Flores抵達寶雲島那一年,剛好是黎剎出生的年份。」
作為NPC3的主席,Leonora擔心菲律賓藝術家很難找到接觸觀眾的途徑。部份更因為大溫地區生活成本高昂,加上需要為身在菲律賓的家屬提供經濟援助而面對額外挑戰。
她希望為不同移民藝術及文化團體提供容身之處,讓菲律賓人的組織,以及他們的藝術家和文化工作者能夠緊密合作,為自己以至菲律賓人以外的社區帶貢獻。

將代表性不足的藝術家團結起來
Leonora注意到菲律賓裔加拿大發展商Tobi Reyes正與Mabuhay House Society和新民主黨省議員艾美寶(Mable Elmore)合作興建一座省級菲律賓文化中心。落成後,中心將設有社區團體會議空間和博物館,而Leonora也表示將樂於在中心舉辦NPC3的活動。
但長遠而言,她希望能興建另一座專為藝術和文化而設的中心,為《buto buto》等演出和藝術家個人展覽提供空間。
大約一年前,NPC3與溫哥華市政府負責社會政策及藝術與文化事宜的人員展開對話。這種設施或可以透過社區設施貢獻和重新規劃土地用途申請而建成。
NPC3希望可以在素里Guildford等菲律賓裔加拿大人聚居地開設分中心。加拿大稅務局訂明,如果機構可以證明在促進教育方面取得成果,便可註冊為慈善機構。
「我們希望可以讓加拿大人認識菲律賓藝術與文化,並藉此凝聚社區和提升溫哥華作為文化及藝術熱點的吸引力,從而讓加拿大更為團結。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閱讀原文 >> 點此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