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ncouver-Logo

Become a Cultural Navigator

Become a Cultural Navigator

Pancouver 首冊印刷版:主編的話

Charlie Smith is editor of Pancouver

Pancouver 不僅僅是一本雜誌或一個網站,它是一種心態。

事實上,Pancouver 創立的初衷建立在,人們都應該站在平等起跑線上的想法,不論我們的族裔、原始國籍、種族、性取向、性別認同、殘疾與否、宗教信仰、對英語或其他語言的熟練程度都應如此。

這也是「我們也是加國人協會 (The Society of We Are Canadians Too)」的核心價值。這個註冊於溫哥華的公益組織鼓勵人們欣賞視覺及表演藝術,也舉辦多次展覽和活動;Pancouver 是該協會為推動公眾教育的最新行動。

我們希望與世界分享關於大溫哥華地區藝術家的故事,並且在 Pancouver.ca 同一個網站上提供英語和不同語言的文化報導,而這是我們首刊印刷版。

我曾是 Georgia Straight 的資深編輯。Pancouver 的誕生是我和我的朋友 Charlie Wu 討論後的結果,他是「我們也是加國人協會」的總經理。

藝術總監 Jessica Sung、副編輯 Becky Tu 和網站創建者兼IT專家 Michelle Wu 提供了巨大的幫助。如果沒有他們的努力,Pancouver 不可能存在。

自從該網站於去年11月推出以來,我聽到許多人覺得網頁設計令人印象深刻的讚美。所有的功勞都應歸屬於 Jessica 和 Michelle。

在我們創建網站不久之後,Jessica 開始設計精彩的 Pancouver 線上封面。首刊印刷版自然也同樣由 Jessica 設計。

關於印刷首刊,我們將司法部長 Niki Sharma 放在封面上,因為她捍衛性別、種族平等及人權的努力贏得整個省份人民的敬重。

在許多方面,Sharma 代表了現代都市化的加拿大,以及移民至加拿大建立新生活的父母們的期望。作為印度北方邦移民、於加拿大出生的兒女,她在多個領域都取得了驚人的成就。

Sharma 不僅在省級政治中攀升要位,改革司法體系,於社區中也在其他各方面留下重要的影響。她原先是擔任代表原住民的律師,後來獲選為溫哥華公園委員會主席。Sharma 還是種族正義的倡導者,這也是 Pancouver 的關注核心。

自聯邦成立以來,黑人、原住民和有色人種在加拿大透過各種藝術形式表達自己。對 Pancouver 而言,我們認為比起那些更接近歐洲中心主義的文化表達形式,他們的貢獻並沒有獲得同等的認可。

這個忽視多元藝術形式的傾向在全國導致了不平等的資金挹注。藝術家們被虧待,觀眾則失去更好的認識我們鄰居的機會。

總之,Pancouver 致力於解決藝術和文化中的系統性歧視,同時增進加拿大人對彼此的了解。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能更了解不同社區的歷史,以及其中的文化和語言差異。更多跨文化交流與合作將有助於來自各領域的藝術團體吸引更多觀眾,而增進彼此理解的浪潮將使我們所有人受益。

打破障礙的最佳途徑之一就是對話。來和我們交流,分享你的故事;我們在這裡為你服務。

訂閱電子報並關注我們的社群媒體,加入 Pancouver 大家庭。我們希望使大溫哥華地區成為世界的燈塔,帶動各地開始重視居民對藝術和文化的集體貢獻。

讓我們成為21世紀的文化領航者,為改善我們的社區努力。

立即行動

Pancouver 激發創造力並促進一個更具包容性的社會。請支持我們關注多元的藝術家!來自加拿大境內的捐款可獲得稅務收據。

Share this article

Subscribe

Tags

精選華文翻譯文章

Ricie Fun

《國際橋牌社外傳:和平歸來》展示了醫院封鎖期間員工和患者如何應對非典型肺炎(SARS)危機

這一部引人入勝的新劇集是關於一種來自中國的致命病毒,它依靠空氣傳播且具有高傳染性。七段激動人心的影集戲劇化地描述了患者的恐懼、政治人物的冷漠、記者的勇敢,以及醫護人員的英勇和憤怒。但是這部劇不是關於COVID-19的;《國際橋牌社外傳:和平歸來》圍繞著2003年台灣爆發的非典型肺炎(SARS)疫情展開。非典型肺炎在台灣的傳播導致台北一家醫院的工作人員和患者被困在醫院內,而政治家和官僚們則在權限上爭吵不休。

Read More »
Shu-Ming Chung

學者鍾淑敏探索日治時期台灣移民在東南亞的隱藏歷史

就像許多歷史學家一樣,鍾淑敏博士充滿好奇心。她尤其關心的是台灣人民如何應對 1895 年至 1945 年間日本對這個東亞島嶼的殖民統治。「有一個問題在我的研究中反覆出現:『台灣人在日本殖民統治下採取了什麼樣的抵抗?』鍾博士在視訊中以中文告訴Pancouver。 「在日本的官方歷史敘述中,你實際上看不到台灣人的影子。」

Read More »

The Society of We Are Canadians Too created Pancouver to foster greater appreciation for underrepresented artistic communities. A rising tide of understanding lifts all of us.

We would like to acknowledge that we are gathered on the traditional and unceded territories of the Coast Salish peoples of the xʷməθkwəy̓əm (Musqueam Indian Band), Skwxwú7mesh (Squamish Nation), and Səl̓ílwətaɬ (Tsleil-Waututh Nation). With this acknowledgement, we thank the Indigenous peoples who still live on and care for this land.

The Society of We Are Canadians Too created Pancouver to foster greater appreciation for underrepresented artistic communities. A rising tide of understanding lifts all of us.

© 2023 The Society of We Are Canadians Too Privacy Policy | Terms and Conditions

We would like to acknowledge that we are gathered on the traditional and unceded territories of the Coast Salish peoples of the xʷməθkwəy̓əm (Musqueam), Skwxwú7mesh (Squamish), and Səl̓ílwətaɬ (Tsleil-Waututh) Nations. With this acknowledgement, we thank the Indigenous peoples who still live on and care for this l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