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ncouver-Logo

Become a Cultural Navigator

Become a Cultural Navigator

华裔博物馆在国庆日开幕前夕获得1,000万元的卑诗省政府额外资助

Wing Sang Building
The historic Wing Sang Building in Vancouver's Chinatown will be home to the Chinese Canadian Museum.

[位于温哥华唐人街的历史建筑永生号大楼将会成为华裔博物馆的所在地。]

位于温哥华唐人街的历史建筑永生号大楼即将改建成新的华裔博物馆,成为旅游及教育景点。另外,持有大楼的卑诗省华裔博物馆协会将获得1,000万元的省政府额外资助。

政府新闻稿称,这项拨款将用作支付博物馆于7月1日开放前夕的「翻新和运营成本」。

加拿大华裔博物馆的首任首席执行官李林嘉敏博士表示:「抵销运营成本的影响也将使我们能投入更多的时间与心思,进一步优化访客体验,这对博物馆的成功至关重要。」

经过最新一轮拨款后,省政府向博物馆提供的资助已达到4,850万元。这是省政府提供的第三笔大额拨款,当局亦分别于2020年及去年向博物馆提供1,000万元和2,750万元。

旅游、艺术、文化及体育厅长布娴妮 (Lana Popham)认为这是一项物有所值的投资。

她在新闻稿中说:「座落于温哥华华埠﹑历史悠久的永生号大楼,将带领来自世界各地的参观者瞭解华裔加拿大人过去和现在对卑诗省以及加拿大付出的重大贡献。」

博物馆保留了古老的华语教室

位于片打东街51号的永生号大楼,是由商人叶生于19世纪末建成,以经营他的进出口业务。尽管当年的华裔移民饱受歧视,也无碍这门生意蒸蒸日上。房地产商Bob Rennie于2004年购入大楼,再改建成他的公司办公室和私人美术馆。他亦投资了逾2,000万元,以翻新大楼的外墙和室内空间。

另外,Rennie亦保留了永生号大楼内的一间古老华语教室,以及里面的一面黑板。

省政府在去年宣布将向博物馆拨款2,750万元后,Rennie将这幢红砖大楼出售予卑诗省华裔博物馆协会。Rennie基金会亦透露向协会捐款780万元。

社会面对敏感议题

在政府公布了第一笔拨款后,温哥华记者伍永洪(Ng Weng Hoong)撰写了长篇文章,阐述了博物馆经营者未来可能面对的挑战。

专注于中国及华人议题的伍永洪写道:「在加拿大历史上,华人很容易被归类为单一的庞大社区,因为他们的身份和故事均衍生自政府许可的种族主义。从1886年1月15日残存至今最久远的一份温哥华报章可见,社会对卑诗省华人问题的看法可透过一篇社论作出总结。」

他续称:「讲述当代华人故事将更具挑战性,因为它们并非一目瞭然。若果博物馆希望成为世界级景点,便需要突破政治和社会界限和接受争议。要描述卑诗省不断演变的华人问题,博物馆须至少讨论五个敏感议题。」

伍永洪提到的议题包括:华人社区的多元性、中国对本地华人的影响、华人成为了房屋问题的代罪羔羊、洗钱和类鸦片药物。他亦有谈论疫情期间的种族歧视,以及华人于卑诗省的政治、企业、文化、学术及媒体领域的代表性持续不足。

他在文章最后一段称:「当世接口对文化战争、种族不公抗议、经济不确定性和中国与西方脱欧的局面,会为不同背景人士带来甚么影响?当华裔加拿大人可以据此讲述他们的故事,就更容易在这省份找到归属感。」

阅读原文 >> 点此链接

Share this article

Subscribe

Tags

精选华文翻译文章

Melanie Mark

马兰妮宣布退出卑诗省政坛,列出就任省议员兼内阁厅长期间政绩

代表温哥华—快乐山选区(Vancouver-Mount Pleasant)的新民主党省议员马兰妮(Melanie Mark)今天宣布将退出卑诗省政坛。以下是她在议会发言的议会纪录初稿。我的传统名字的Hli Haykwhl Ẃii Xsgaak。上一周,即2023年2月18日,是我以温哥华—快乐山选区代表身份担任省议员的七周年。

Read More »
Midi Festivals CEP Shan Wei

被誉为「中国胡士托」的迷笛音乐节筹划人将于温哥华Jade Music Festival发言

在1980年代的中国,没有太多人可以想像到单蔚所做的工作:举办吸引数以万计乐迷的户外摇滚演唱会。 身为北京迷笛演出有限公司执行长的单蔚,是被誉为「中国胡士托」的迷笛音乐节筹划人。这个大型音乐节最初于2000年由迷笛音乐学校举办,地点是北京一栋只有500个座位的礼堂。

Read More »
Cathy Xinman

诗人心漫以中英诗作表达对大自然及人性的热爱和对种族主义的强烈反对

心漫(Cathy Xinman)正在加拿大文学界开辟自己的道路:这名居于温哥华的诗人以中文及英文两种结构迥异的语言创作诗词。她其中一本诗集《Where You Love Yourself》全部以英文撰写,而《花吻太阳》则是一本中文作品集。身为Chinese Poetry Society of Canada负责人的她,最近向Pancouver分享了她对写作的热忱。当她在中国湖南省渡过童年时,就已对写作产生浓厚兴趣。

Read More »
Support us

Pancouver aims to build a more equal and empathetic society by advancing appreciation of visual and performing arts—and cultural communities—through education. Our goal is to elevate awareness about underrepresented artists and their organizations.

The Society of We Are Canadians Too created Pancouver to foster greater appreciation for underrepresented artistic communities. A rising tide of understanding lifts all of us.

We would like to acknowledge that we are gathered on the traditional and unceded territories of the Coast Salish peoples of the xʷməθkwəy̓əm (Musqueam Indian Band), Skwxwú7mesh (Squamish Nation), and Səl̓ílwətaɬ (Tsleil-Waututh Nation). With this acknowledgement, we thank the Indigenous peoples who still live on and care for this land.

Support us

Pancouver strives to build a more equal and empathetic society by advancing appreciation of visual and performing arts—and cultural communities—through education. Our goal is to elevate awareness about underrepresented artists and the organizations that support them. 

The Society of We Are Canadians Too created Pancouver to foster greater appreciation for underrepresented artistic communities. A rising tide of understanding lifts all of us.

© 2023 The Society of We Are Canadians Too Privacy Policy | Terms and Conditions

We would like to acknowledge that we are gathered on the traditional and unceded territories of the Coast Salish peoples of the xʷməθkwəy̓əm (Musqueam), Skwxwú7mesh (Squamish), and Səl̓ílwətaɬ (Tsleil-Waututh) Nations. With this acknowledgement, we thank the Indigenous peoples who still live on and care for this l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