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ncouver-Logo

Become a Cultural Navigator

Become a Cultural Navigator

温哥华台湾学生论坛鼓励年轻人运用文化和价值观造福社区

Eric Lee and Peggy Lee
Vancouver Taiwanese Student Forum directors Eric Lee and Peggy Lee spoke to Pancouver about their efforts to help fellow students appreciate their unique identity.

温哥华台湾学生论坛负责人李哲纬和李佩熹与《Pancouver》分享他们如何帮助台裔学生珍惜和运用自己的独特身份价值

英属哥伦比亚大学(以下简称UBC)博士生李哲纬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证明了具有台湾血统的人不仅限于汉族华人。他有一部分日本血统,而他母亲的祖父母之一则来自荷兰。

哲纬在视频会议上告诉《Pancouver》:「有趣的是,我妈妈的头发有点偏红。」「这是因为遗传的关系。」

荷兰和日本曾在不同时期殖民过台湾,所以有很多台湾人和哲纬有着类似的血统背景。

《Pancouver》在第二届温哥华台湾学生论坛举行前(时间:9月17日星期日,地点: UBC Robert H. Lee 校友中心),与活动负责人之一李哲纬进行专访。

第二届论坛聚焦于温哥华的台裔学生如何运用自身的台湾价值为加拿大社会做出贡献。

首届温哥华台湾学生论坛聚焦于多元身份,这就像是在说哲纬,他出生在加拿大,父母是第一代移民。他在台湾住了十年,大部分时间都住在以科学园区闻名的新竹市。

哲纬说:「我回到这里上大学,目前我正在攻读生物医学信息学的博士学位。」

他解释,这门学科结合了生物学与存储和接收数据的过程。他正在将这一新兴科学领域应用于癌症研究。

另一位活动负责人李佩熹随后也加入了哲纬,一同接受了《Pancouver》的视频访谈。佩熹就读于西门菲沙大学(SFU)商学院,主修市场营销和运营管理。

学生感觉自己活在两个世界中

佩熹说,她14岁时从台北移民来加拿大。她告诉《Pancouver》,移民后,她感觉自己活在两个世界中。佩熹人生活在加拿大,但她的心一部分仍属于台湾。这使得她对身份认同感到困惑。

她说:「问题在于,我该如何运用这样的双重身分促进个人和专业方面的成长。」

佩熹表示,温哥华台湾学生论坛旨在鼓励来自台湾的学生以自己的文化背景为荣。此外,她希望学生们能够不吝于展现他们的专业技能—无论是在STEM(科学、科技、工程和数理)、商业或是其他不同领域—来创造更多正面的影响。

她还认为,台湾独特的殖民历史使得台湾人更能从不同文化中汲取最优秀的部分。

今年的论坛力邀了许多成功的台裔加拿大人,包含加拿大亚裔活动协会执行长吴权益、温哥华大都会交响乐团音乐总监谢建得、以及 Lyra Growth Partners 创始人 Charles Chang(也是 Vega 营养产品线的创始人)。阵容还包含 Vessi Footwear 创始人 Andy Wang、UBC 土木工程教授 Tony Yang、Chewy Inc. 人资业务夥伴经理 Eva Yeh、SFU 投资及财务总监 Jacky Shen,以及STEMCELL Technologies 实地应用科学家 Wayne Juang。

李佩熹表示:「我们的演讲者必须具有台湾血统,因为这是台湾人的活动。」

李哲纬透露,许多升上大三大四或是快要完成硕士学位的学生常常不知道未来究竟要做什么工作。因此,当他担任温哥华台湾研究生暨学人同学会会长时,他就希望能办一个舒适的论坛,供人们寻求建议。

Taiwanese students
Photo by Vancouver Taiwanese Student Forum.

照片由温哥华台湾学生论坛提供

驻温哥华台北经济文化办事处(TECO)提供支助

李哲纬向驻温哥华台北经济文化办事处 (TECO) 询问是否能提供资金。该办事处副处长陈淑姿建议他让所有学生都能参与这项活动。

哲纬说:「我肩负这项任务,与TECO合作创办了这个论坛。」

他后来还找到了其他的赞助商。

哲纬指出,一些台湾学生的母语不是英语,因此他也找了会说中文或台语的讲者,使论坛更有共鸣性。

温哥华的台湾社区目前规模仍算小。哲纬表示,与当地的日本和韩国社区相比,台湾社区缺乏透过当地美食和音乐等方式的能见度。但哲纬也深知台湾作为全球最大的半导体生产商,在全球经济中扮演着不容小觑的角色。

此外,海外台湾人还有黄仁勋,创立了总部位于美国的NVIDIA。目前市值超过1兆美元,该公司在人工智能和半导体方面取得了重大的突破。

半导体并不是台湾唯一的特色。台湾还拥有丰富的艺术与人文资源,高度评价的医疗保健系统以及优秀的教育体系。台湾是亚洲第一个合法化同性婚姻的国家,政府也积极推动各项计划,促进与原住民族的和解。

哲纬表示,在台湾很少会看到挥舞国旗的情况,但台湾人却在国际上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就。台湾以比邻国更小的人口数量做到这一点。这个国家仅有2350万的人口,居住在只比温哥华岛稍大一点的土地上。

TINA 计划共分三个阶段

李哲纬说:「有些学生刚到异国他乡时,真的很想融入当地文化。」「但有时他们不知道如何利用现有的资源⋯」

他强调:「这跟民族主义一点也没有关系。」「这也不是我们想要传达的内容。我们想表达的是,要能更看清楚自己的优势。以及你的文化背景如何帮助你形成属于自己的独特身份,以便向前迈进,做大事,对当地社区做出改变。」

哲纬表示,他和佩熹还共同创建了卑诗省台湾学生联合会。

此外,这也是哲纬所谓的 TINA 计划中的一部分。 TINA 为 Taiwanese Innovate North America(台湾创新北美)的缩写,该计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让人们思考台湾的价值观。第二阶段是创建多元身份观念的重要性,并意识到这是学生生活的重要一部分。

哲纬宣称:「最后一阶段是创新。」「这个阶段还未完成,即使今年的活动是从去年的活动创新而来。我们还要推出许多新的东西,引入更多新的想法。」

他指出,比起政治,他们更倾向于文化方面的发展。目标是帮助人们了解他们的身份认同,欣赏台湾的价值观。

哲纬承认:「我们不是在政治世界中转变事物,但政治的议题仍会出现。」

这是因为台湾的价值观包含言论自由、民主和其他基本人权。而在亚洲以及北美洲,当一些强大的力量试图用威权统治来取代选票时,这些价值观在本质上是政治性的。

阅读原文 >> 点此链接

立即行动

Pancouver 激发创造力并促进一个更具包容性的社会。请支持我们关注多元的艺术家!来自加拿大境内的捐款可获得税务收据。

Share this article

Subscribe

Tags

精选华文翻译文章

Okeichan

在范度森植物园举行的日本樱花祭将提供加倍娱乐和食品选择

有时候,成功可以源自简单的构思。温哥华居民Linda Poole因丈夫当时是加拿大驻海地大使的关系而曾经居住于太子港(Port-au-Prince),并从俩人的朋友 — 时任日本驻海地大使Hisanobu Hasama — 身上认识到日本的樱花祭。Linda接受Pancouver电话访问时忆述了当时的情况:「我从不知道有一个赞颂我最喜爱花卉的节日。于是我便告诉他,在回家后将举办相同的节庆。」

Read More »
Nguyễn Tường Danh

导演Khoa Lê以细腻作品《Má Sài Gòn》(西贡母亲)打破有关越南LGBTQ社区的刻板印象

蒙特利尔电影制作人、舞台总监兼影片设计师Khoa Lê喜欢超越传统界线。这名酷儿艺术家的简历显示,他致力「创作将神圣与平凡之间,以及现实与想像之间界线模糊的作品」。他声称,自己的作品总保留着人性化元素。由他执导的长篇纪录片《Má Sài Gòn》(西贡母亲)不但体现了他的创作宗旨,更打破了固有的刻板印象。这部引人入胜并且关于越南LGBTQ社区的敏感题材作品,将于5月6日(星期六)下午5:15在温哥华的DOXA Documentary Film Festival上映。

Read More »

The Society of We Are Canadians Too created Pancouver to foster greater appreciation for underrepresented artistic communities. A rising tide of understanding lifts all of us.

We would like to acknowledge that we are gathered on the traditional and unceded territories of the Coast Salish peoples of the xʷməθkwəy̓əm (Musqueam Indian Band), Skwxwú7mesh (Squamish Nation), and Səl̓ílwətaɬ (Tsleil-Waututh Nation). With this acknowledgement, we thank the Indigenous peoples who still live on and care for this land.

The Society of We Are Canadians Too created Pancouver to foster greater appreciation for underrepresented artistic communities. A rising tide of understanding lifts all of us.

© 2023 The Society of We Are Canadians Too Privacy Policy | Terms and Conditions

We would like to acknowledge that we are gathered on the traditional and unceded territories of the Coast Salish peoples of the xʷməθkwəy̓əm (Musqueam), Skwxwú7mesh (Squamish), and Səl̓ílwətaɬ (Tsleil-Waututh) Nations. With this acknowledgement, we thank the Indigenous peoples who still live on and care for this l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