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哥華台灣學生論壇負責人李哲緯和李佩熹與《Pancouver》分享他們如何幫助台裔學生珍惜和運用自己的獨特身份價值】
英屬哥倫比亞大學(以下簡稱UBC)博士生李哲緯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證明了具有台灣血統的人不僅限於漢族華人。他有一部分日本血統,而他母親的祖父母之一則來自荷蘭。
哲緯在視訊會議上告訴《Pancouver》:「有趣的是,我媽媽的頭髮有點偏紅。」「這是因為遺傳的關係。」
荷蘭和日本曾在不同時期殖民過台灣,所以有很多台灣人和哲緯有著類似的血統背景。
《Pancouver》在第二屆溫哥華台灣學生論壇舉行前(時間:9月17日星期日,地點: UBC Robert H. Lee 校友中心),與活動負責人之一李哲緯進行專訪。
第二屆論壇聚焦於溫哥華的台裔學生如何運用自身的台灣價值為加拿大社會做出貢獻。
首屆溫哥華台灣學生論壇聚焦於多元身份,這就像是在說哲緯,他出生在加拿大,父母是第一代移民。他在台灣住了十年,大部分時間都住在以科學園區聞名的新竹市。
哲緯說:「我回到這裡上大學,目前我正在攻讀生物醫學信息學的博士學位。」
他解釋,這門學科結合了生物學與存儲和接收數據的過程。他正在將這一新興科學領域應用於癌症研究。
另一位活動負責人李佩熹隨後也加入了哲緯,一同接受了《Pancouver》的視訊訪談。佩熹就讀於西門菲沙大學(SFU)商學院,主修市場營銷和運營管理。
學生感覺自己活在兩個世界中
佩熹說,她14歲時從台北移民來加拿大。她告訴《Pancouver》,移民後,她感覺自己活在兩個世界中。佩熹人生活在加拿大,但她的心一部分仍屬於台灣。這使得她對身份認同感到困惑。
她說:「問題在於,我該如何運用這樣的雙重身分促進個人和專業方面的成長。」
佩熹表示,溫哥華台灣學生論壇旨在鼓勵來自台灣的學生以自己的文化背景為榮。此外,她希望學生們能夠不吝於展現他們的專業技能—無論是在STEM(科學、科技、工程和數理)、商業或是其他不同領域—來創造更多正面的影響。
她還認為,台灣獨特的殖民歷史使得台灣人更能從不同文化中汲取最優秀的部分。
今年的論壇力邀了許多成功的台裔加拿大人,包含加拿大亞裔活動協會執行長吳權益、溫哥華大都會交響樂團音樂總監謝建得、以及 Lyra Growth Partners 創始人 Charles Chang(也是 Vega 營養產品線的創始人)。陣容還包含 Vessi Footwear 創始人 Andy Wang、UBC 土木工程教授 Tony Yang、Chewy Inc. 人資業務夥伴經理 Eva Yeh、SFU 投資及財務總監 Jacky Shen,以及STEMCELL Technologies 實地應用科學家 Wayne Juang。
李佩熹表示:「我們的演講者必須具有台灣血統,因為這是台灣人的活動。」
李哲緯透露,許多升上大三大四或是快要完成碩士學位的學生常常不知道未來究竟要做什麼工作。因此,當他擔任溫哥華台灣研究生暨學人同學會會長時,他就希望能辦一個舒適的論壇,供人們尋求建議。

【照片由溫哥華台灣學生論壇提供】
駐溫哥華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TECO)提供支助
李哲緯向駐溫哥華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 (TECO) 詢問是否能提供資金。該辦事處副處長陳淑姿建議他讓所有學生都能參與這項活動。
哲緯說:「我肩負這項任務,與TECO合作創辦了這個論壇。」
他後來還找到了其他的贊助商。
哲緯指出,一些台灣學生的母語不是英語,因此他也找了會說中文或台語的講者,使論壇更有共鳴性。
溫哥華的台灣社區目前規模仍算小。哲緯表示,與當地的日本和韓國社區相比,台灣社區缺乏透過當地美食和音樂等方式的能見度。但哲緯也深知台灣作為全球最大的半導體生產商,在全球經濟中扮演著不容小覷的角色。
此外,海外台灣人還有黃仁勳,創立了總部位於美國的NVIDIA。目前市值超過1兆美元,該公司在人工智慧和半導體方面取得了重大的突破。
半導體並不是台灣唯一的特色。台灣還擁有豐富的藝術與人文資源,高度評價的醫療保健系統以及優秀的教育體系。台灣是亞洲第一個合法化同性婚姻的國家,政府也積極推動各項計劃,促進與原住民族的和解。
哲緯表示,在台灣很少會看到揮舞國旗的情況,但台灣人卻在國際上取得了許多重要的成就。台灣以比鄰國更小的人口數量做到這一點。這個國家僅有2350萬的人口,居住在只比溫哥華島稍大一點的土地上。
TINA 計劃共分三個階段
李哲緯說:「有些學生剛到異國他鄉時,真的很想融入當地文化。」「但有時他們不知道如何利用現有的資源⋯」
他強調:「這跟民族主義一點也沒有關係。」「這也不是我們想要傳達的內容。我們想表達的是,要能更看清楚自己的優勢。以及你的文化背景如何幫助你形成屬於自己的獨特身份,以便向前邁進,做大事,對當地社區做出改變。」
哲緯表示,他和佩熹還共同創建了卑詩省台灣學生聯合會。
此外,這也是哲緯所謂的 TINA 計劃中的一部分。 TINA 為 Taiwanese Innovate North America(台灣創新北美)的縮寫,該計劃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讓人們思考台灣的價值觀。第二階段是建立多元身份觀念的重要性,並意識到這是學生生活的重要一部分。
哲緯宣稱:「最後一階段是創新。」「這個階段還未完成,即使今年的活動是從去年的活動創新而來。我們還要推出許多新的東西,引入更多新的想法。」
他指出,比起政治,他們更傾向於文化方面的發展。目標是幫助人們了解他們的身份認同,欣賞台灣的價值觀。
哲緯承認:「我們不是在政治世界中轉變事物,但政治的議題仍會出現。」
這是因為台灣的價值觀包含言論自由、民主和其他基本人權。而在亞洲以及北美洲,當一些強大的力量試圖用威權統治來取代選票時,這些價值觀在本質上是政治性的。
閱讀原文 >> 點此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