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ncouver-Logo

Become a Cultural Navigator

Become a Cultural Navigator

溫哥華藝術家兼準教師Rachel Smith ~ai̓xcemǧa將作品《光明未來》帶到固蘭湖島

Rachel Smith
Kwakwaka’wakw-Oweekeno mixed-race artist Rachel Smith ~ai̓xcemǧa includes symbolism in her images.

不少偉大藝術家都曾展現能屈能伸的能力和意願。以梵高(Vincent Van Gogh)為例,他在1885年完成的畫作《吃馬鈴薯的人》(The Potato Eaters)和其他早期作品慣用大地色系,氣氛也比較陰沉,到了人生後期才轉用繽紛奪目的色彩。

另一方面,到溫哥華美術館參觀Guud sans glans Robert Davidson: A Line That Bends But Does Not Break 展覽的訪客可以見證該著名海達族(Haida)畫家、版畫家和雕刻師作品的演變過程。他最初以鉛筆繪畫,後來在油畫中運用西北海岸(Northwest Coast)傳統的紅黑色調,並加入一系列其他顏色。

現年28歲的溫哥華夸夸嘉夸—歐維科諾族(Kwakwaka’wakw-Oweekeno)混血藝術家Rachel Smith ~ai̓xcemǧa同樣樂於接受新構想。在她職業生涯初期,Rachel以她稱為「深沉寶石色系」的深紫色和深藍色,以及不同深淺的灰色進行創作。

Rachel透過Zoom視訊會議向Pancouver說,她是基於個人喜好來選擇作品的色調。另外,她也覺得這些顏色很配合她的個性和脾氣。

對她來說,這些較沉實的顏色有種安詳甚至高貴的感覺。

然而,Rachel隨著時間漸漸在作品中加入更鮮艷的色彩,例如是展覽於固蘭湖島Ocean Artworks溫哥華新年藝術節大型燈籠上的光明未來》(Bright Days Ahead)。

這設計俏皮地呈現了鮭魚卵和鮭魚頭。城光藝境的網站稱,這象徵了每個世代的活力與能耐。

Rachel說:「他們告訴我『夢想之年』是今年的作品主題。我認為這作品代表著對未來的期昐。」

Rachel Smith lantern
Rachel Smith ~ai̓xcemǧa designed this lantern at Ocean Artworks on Granville Island.

透過色彩反思多元性

她喜歡在藝術品中加入象徵意義,而鮭魚卵則是代表重生、延續、堅毅和面對逆境的決心。除了她的燈籠外,其他在固蘭湖島上展示的燈籠由藝術家Richard Hunt Jessie Sohpaul以及Arts Umbrella學生所設計。

此燈籠展覽是Asian-Canadian Special Events Association城光藝境活動的其中一環,另外傑克普爾廣場和前稱為溫哥華美術館北廣場的šxwƛ̓ənəq Xwtl’e7énḵ Square也會展示由其他藝術家設計的燈籠。舉辦展覽的目的是為了慶祝兔年的來臨。

Rachel表示仍然喜歡在她的藝術品中加入寶石色調。無獨有偶,當她的父親 — 著名原住民藝術家Steve Smith ~Dla’kwagila — 在作品加入更多色彩後,她自己也開始運用更絢麗的顏色。早在她以繪畫為職業之前,他已開始轉用更鮮明的色調。

她透露自己經常和父親在工作室並肩工作,所以會互相影響對方使用的顏色。

再者,Rachel認為運用斑斕的顏色能夠反映對自己和其他人多元背景的欣賞。她的母親Jenny (Sunyata) Calogeros-Smith擁有希臘背景。

「我在過去使用的顏色能夠代表自己,到今天還是如此,但每個人都多重身份和認同。」

作為一名藝術家,Rachel稱她對形狀與線條風格(formline)的知識大部份來自她的父親。她指出,父親的設計都是以傳統規則為基礎。

儘管如此,她表示父親亦有自己一套原則,總會跳出傳統思維框架,以稍為偏離西北海岸藝術傳統的手法進行創作。

Rachel認為,在父親的潛移默化下,自己也會嘗試從不同角度來看待事物。

Together Rachel Smith Acrylic on birch 14" x 11"
Rachel Smith ~ai̓xcemǧa painted Together with acrylic on birch (14″ x 11″).

母女均熱衷追求知識

她的祖父Harris Smith也是一名出色的西北海岸藝術家。她是在一次夢境中與現已去世的祖父交談後,才決定繼承家族的傳統。

除了她的父親和祖父外,Rachel也受到其他原住民藝術家啟發,包括在10月去世的跨領域特林吉特人(Tlingit)藝術家Mark Preston。Rachel特別欣賞他簡約的形狀與線條設計。

她強調,創立過自己的香水品牌,以及曾經是珠寶商和創傷治療師的母親對自己的影響非常深遠。

「我的母親是一名孜孜不倦,樂於求知的人,永遠都在提升自我和自己的工作。只要她對那件事情感到興趣,她便會盡力做到最好。」

Rachel與母親一樣喜歡追求知識,並在溫哥華Native Education College就讀期間學到很多關於原住民和加拿大的歷史。

加拿大真相與和解委員會(Truth and Reconciliation Commission)也在從事相關工作,希望大眾正視印第安寄宿學校體系的殘酷歷史。這個維持了超過一個世紀的體系由聯邦政府和教會合作創立,目的是消滅原住民文化,將第一民族、因紐特和梅蒂人(First Nations, Inuit, and Métis people)同化並把他們融入信奉基督的白人社會。

委員會的工作讓Rachel進一步了解原住民與加拿大錯綜複雜的歷史,認清了當時所發生的惡行。

正接受老師培訓

Rachel期後在蘭加拉學院完成了和平與衝突研究學的文學副學士學位。

目前她就讀於卑詩大學教育學院的原住民教師教育計劃NITEP

她期待成為老師,與學生分享關於西北海岸藝術的知識。另外,她希望讓學生認識到原住民與加拿大的共享歷史。

她認為這可以為學生帶來益處,因為他們可以更深入了解現時多個社會議題的背景。

「很多時候,原住民歷史與加拿大歷史都會被分割開。我希望能夠將兩者重疊,讓更多被蒙在鼓裡的人看清事實。」

閱讀原文 >> 點此連結

立即行動

Pancouver 激發創造力並促進一個更具包容性的社會。請支持我們關注多元的藝術家!來自加拿大境內的捐款可獲得稅務收據。

Share this article

Subscribe

Tags

精選華文翻譯文章

The Society of We Are Canadians Too created Pancouver to foster greater appreciation for underrepresented artistic communities. A rising tide of understanding lifts all of us.

We would like to acknowledge that we are gathered on the traditional and unceded territories of the Coast Salish peoples of the xʷməθkwəy̓əm (Musqueam Indian Band), Skwxwú7mesh (Squamish Nation), and Səl̓ílwətaɬ (Tsleil-Waututh Nation). With this acknowledgement, we thank the Indigenous peoples who still live on and care for this land.

The Society of We Are Canadians Too created Pancouver to foster greater appreciation for underrepresented artistic communities. A rising tide of understanding lifts all of us.

© 2023 The Society of We Are Canadians Too Privacy Policy | Terms and Conditions

We would like to acknowledge that we are gathered on the traditional and unceded territories of the Coast Salish peoples of the xʷməθkwəy̓əm (Musqueam), Skwxwú7mesh (Squamish), and Səl̓ílwətaɬ (Tsleil-Waututh) Nations. With this acknowledgement, we thank the Indigenous peoples who still live on and care for this l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