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ncouver-Logo

Become a Cultural Navigator

Become a Cultural Navigator

陈翊⽻藉天然染⾊、学习古⽼⼯艺和投入实验性的设计,让时尚回归根本

Yiyu Chen by Armando Branco
Taiwanese designer Yiyu Chen's avant-garde work has won rave reviews in Europe. Photo by Bolin Lo.

来⾃台湾的服装设计师陈翊⽻描述⾃⼰是个有创造⼒和实验精神的⼈,这在她的发型上也显 ⽽易⾒:在她乌⿊的长发下⽅是混合了⾦⾊和银⾊的发丝。

陈的服装设计则更加前卫,且相当看重天然染⾊、可持续性和以源⾃⼟地的纤维加以编 织。 这当中也包含由她所居住的台湾中部城市台中及其周边地区搜集来的材料。

『现在⼤家会认为衣服是可以被丢弃的,』在格兰维尔岛的Ocean Artworks,陈告诉 Pancouver。『但如果他们对这些东西是怎么被制作的有更多了解的话——例如布料是如何 被织作、染⾊如何完成——也许我们能慢慢让⼤家对服装的态度有所改变,让他们更加珍惜 服装。 或至少他们会试着多了解服装背后的故事。』

她在「台湾色」展览上发表了这些评论,展出作品包含了她⽤天然染料制作的⼀套服 装。 该展览亦展出其他几位台湾艺术家的服装设计和染⾊挂画,并将继续在Ocean Artworks 展出到 2 ⽉ 20 ⽇,入场无需付费。

陈经由她的作品,意在研究⼈与⾃然之间的关系。同时她的设计实践也使她能持续探求⾃⼰ 对世界的看法——以及⼈是否有可能真正地体验⾃然。

她最具野⼼的作品之⼀是Cyber Garden,⼀套可穿戴物件。 这件作品包含由Arduino板控制 的LED灯光。通过Wi-Fi信号和因特网,开源控制板内的程式使这个设备能从台湾中部的 合欢山天⽂台获取天气信息数据库以控制LED灯。

『物件的外观受到地景的启发。』陈在展览介绍⽂件中解释。

Yiyu Chen
Yiyu Chen stands beside her dress at Ocean Artworks on Granville Island. Photo by Charlie Smith.

陈提问⼈类是否能真正探索⾃然

于此同时,这些物件外观也藉数据连接数根据合欢山当前的天气状况进⾏调整。 她将Cyber Garden描述为『反映⾃然环境的⼈造⼩⾃然。』

在作品完成之前,她把物件带到合欢山山区拍摄,在她的纪录中写道那里没有电,最终只能 拍摄不同的⾃然光线变化。

『作为⼀个⼈,你可能注定无法探索“⾃然”,她在中⽂作品介绍中写道,Pancouver将内容翻 译成英⽂。『也或许“⾃然”本身并不存在。⽽我对此没有答案,也不需要答案。』

Humanimal by Yiyu Chen.

现年30多岁,陈在台湾的实践⼤学得到了她的第⼀个服装设计学位。⽽后她在巴黎 ESMOD 的研究⽣课程Createur Culture获得学位,在那里她学习了⾼级订制服剪裁。

在这之后,陈在荷兰阿纳姆的ArtEZ艺术⼤学获得服装设计硕⼠学位。

『在荷兰的学习里,我获得最重要的态度是设计的理论和思考,』陈告诉Pancouver。『通 过这种理论思考的训练,我学会了看服装的本质,⽽不是外观。』

与台湾和巴黎的学校不同,她说荷兰的服装教育非常注重⾃我认同、哲学思考和设计动机。 在2014年荷兰设计周期间,她的毕业作品在Modebelofte展出。

欧洲学习的启发

次年,陈在法国海耶尔举⾏的第30届年度国际服装与摄影节上获得了公众奖。她在那里遇到了⾹奈儿时尚传奇⼈物、艺术总监卡尔·拉格斐 (Karl Lagerfeld),⽽另⼀位⾹奈儿名⼈ Virginie Viard则在那年担任时尚评审团主席。

陈展⽰了她的服装系列Humanimal,这系列的核⼼是对⼈类中⼼主义的反思。它假想了地球 的野⽣化,动物在⼈类灭绝后接管了⼈类的⽣存空间。

『在这个(假想)世界上,⼀切⼈造的东西都开始腐化,古怪⽽狂野的⼒量则开始增长,』 陈在她的网站上写道。『在我的系列里,我将⾺作为强壮优雅⽣物的隐喻,它的外表兼具柔 韧性和强健的性质。』

Humanimal. Photo by Armando Branco.

她补充道,这匹拥有强健肌⾁和雄伟骨骼结构的⿊⾺——在她的设计中也呈现了这样的造型 ——在世界末⽇的场⾯下昂然站⽴,成为『我的狂想中永恒的时刻』。

2017年,陈在丹⿆奥胡斯举⾏的AWOW 2017-Arhus Walks on Water服装比赛中获得⼤奖。当年这座丹⿆城市与赛普拉斯的帕福斯⼀起被指定为欧洲⽂化之都。

陈在荷兰和法国的课程中精进了服装剪裁和版型创作。但她却强调在欧洲时装业⼯作时所需要的远不⽌这些——事业的成功与⾼效的管理、良好的⼈⼒资源以及专注于完成任务密不可分。

『每个办公室都有⾃⼰的⽂化,它的运作情况通常和创造⼒没有太⼤关系。』她道。

陈拥抱⾃然时尚

陈觉得现在的时装业变得有点过于商业化和强调⽣产及其所并⽣的利益。

回到台湾后,她决定要深入了解传统的天然染织。她觉得⾃⼰需要理解时尚的『本质』,⽽ 这也包括『制作的艺术(⼯艺)』。

『也就是关于植物纤维和颜⾊的这些事。』陈说。

此外,她也致⼒于学习织布,以便制作⾃⼰的布料,学习的过程至今已⽤了六年时间。

『欧洲、亚洲、印度、北美等都有天然染⾊,这并不是专属于任何地域的,』陈指出。

Yiyu Chen weaving work
This is an example of Yiyu Chen’s recent weaving work.

然⽽,她说不同国家有不同的⼯艺作法和⼯艺⽂化。 例如在台湾,天然染⾊和植物息息相 关。⽽对她来说,时尚则与环境密不可分。

『(台湾现⾏的)部分技术来⾃原住民,也有些来⾃中国,』陈说。『现在我们在台湾也在 努⼒重拾过去的技术,也希望把⼯艺技术保存下来。』

这样的⼯作是由国⽴台湾⼯艺研究发展中⼼进⾏的,该研究中⼼也⿎励陈向她在台中和彰化 的学⽣介绍天然染织。

Humanimal. Photo by Armando Branco.

⽂化交融

台湾有很长的被殖民历史,荷兰⼈和西班牙⼈于17世纪来到这里。据陈所说,荷兰⼈⾸先尝 试在台湾种植蓝草,因其打算将蓝靛染料带回欧洲。

台湾的其他殖民者则来⾃明清两代,再来是1895年《⾺关条约》之后50年的⽇本殖民时期。

陈认为,这种历代以来的⽂化交融,包括与本⼟原住民的融合,让台湾⼈更能接受新思 想。 举个例⼦来说,台湾是东亚第⼀个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国家。

『我们欢迎来⾃世界不同地区的食物,』陈说。 『我们对不同的东西持开放态度。』

然后她笑着补充说,对艺术也是如此。

Yiyu Chen
Humanimal by Yiyu Chen.

阅读原文 >> 点此链接

Share this article

Subscribe

Tags

精选华文翻译文章

Mable Elmore 2 by Charlie Smith

卑诗省省长委任新民主党省议员艾美宝督促省级菲律宾文化中心落成

艾美宝(Mable Elmore)在她位于菲莎街的选区办公室内道出一些数字,以证明加拿大的菲律宾社区正日渐壮大。身为卑诗省新任反种族歧视项目议会秘书的她指出,目前加拿大有接近100万名菲律宾裔居民,当中超过160,000人居住于卑诗省。尽管如此,这个渐具规模的社区在大温地区尚未有一座独立的省级文化中心。

Read More »
Richard Hunt by Emily Hunt

雕刻大师Richard Hunt深思Thunderbird Park历史、与冰球球星的友谊,以及为新年艺术节创作灯笼背后的意义

夸夸嘉夸族(Kwakwaka’wakw) 艺术家 Richard Hunt的成就煇煌。曾获颁授加拿大勋章和卑诗勋章的他,在青少年时期成为皇家卑诗博物馆(Royal B.C. Museum)的雕刻学徒,而他的导师正是同样为非凡艺术家的父亲Henry。Richard年纪轻轻就成为博物馆旁雷鸟公园(Thunderbird Park)的首席雕刻家。

Read More »
Support us

Pancouver aims to build a more equal and empathetic society by advancing appreciation of visual and performing arts—and cultural communities—through education. Our goal is to elevate awareness about underrepresented artists and their organizations.

The Society of We Are Canadians Too created Pancouver to foster greater appreciation for underrepresented artistic communities. A rising tide of understanding lifts all of us.

We would like to acknowledge that we are gathered on the traditional and unceded territories of the Coast Salish peoples of the xʷməθkwəy̓əm (Musqueam Indian Band), Skwxwú7mesh (Squamish Nation), and Səl̓ílwətaɬ (Tsleil-Waututh Nation). With this acknowledgement, we thank the Indigenous peoples who still live on and care for this land.

Support us

Pancouver strives to build a more equal and empathetic society by advancing appreciation of visual and performing arts—and cultural communities—through education. Our goal is to elevate awareness about underrepresented artists and the organizations that support them. 

The Society of We Are Canadians Too created Pancouver to foster greater appreciation for underrepresented artistic communities. A rising tide of understanding lifts all of us.

© 2023 The Society of We Are Canadians Too Privacy Policy | Terms and Conditions

We would like to acknowledge that we are gathered on the traditional and unceded territories of the Coast Salish peoples of the xʷməθkwəy̓əm (Musqueam), Skwxwú7mesh (Squamish), and Səl̓ílwətaɬ (Tsleil-Waututh) Nations. With this acknowledgement, we thank the Indigenous peoples who still live on and care for this l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