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ncouver-Logo

Become a Cultural Navigator

Become a Cultural Navigator

音乐为卑诗省省务厅长陈苇蓁敞开机会之门

B.C. Minister of State for Childcare Katrina Chen
Katrina Chen became B.C.'s minister of state for childcare after being elected to the legislature in 2017.

任何人看过政治家陈苇蓁(Katrina Chen)演讲都会得出同样结论:她在演讲台上如鱼得水。

凭藉她时常挂在嘴边的微笑和摄人的活力,这名卑诗省儿童保育省务厅长的每句话都流露着信念和自信。

然而,身为新任省长尹大卫( David Eby) 卑诗新民主党竞选团队联合主席的她,以前并非这个模样。

陈苇蓁透过电话告诉 Pancouver:「我以前很害羞,总是躲在教室的最后排。 但到了现在,我却站在麦克风前。」

正是陈苇蓁对艺术和文化的热爱让她经历了这种蜕变。 她从小学习钢琴,到现在每当感到压力很大的时候,仍会在家中以弹琴来纾压。

她忆起高中时在乐队和合唱团的日子。 唱歌和演奏音乐也是让她结识志同道合好友的管道,而音乐就是他们之间的共通语言。

她的加拿大之旅始于 2000 年万圣节。当时只有17 岁的她,以寄宿学生的身份从台湾来到加拿大。现已成为本拿比洛歇选区省议员的陈苇蓁表示,那是她第一次离开家人,心情既紧张又兴奋。

那时,她已经在台湾专科学校(相当于加拿大高中)完成观光学位。 来到加拿大后,她最初就读于兰利中学(Langley Secondary School),再升读兰加拉学院(Langara College),最后进入西蒙菲莎大学(Simon Fraser University),主修政治学和历史。

在大学期间,陈苇蓁加入了 SFU 爵士合唱团,扩大了她的社交圈。

 

观看陈苇蓁演奏她在疫情期间创作的原创音乐

她也加入了一支成员来自台湾和加拿大的乐队,并学会了如何弹吉他。

「音乐一直是加深我对加拿大的认同感、融入当地社区、或者与他人联系起来的关键元素。」

陈苇蓁并没有因为当上卑诗省议员而失去对音乐的热忱,偶尔还会和同事一起演奏音乐。

在下面拍摄于2020 年的影片中,新民主党省议员狄议思(Bob D’Eith) 正在弹奏钢琴,而陈苇蓁和省议员马博文(Bowinn Ma) 则一起翻唱了艾薇儿·拉维尼(Avril Lavigne)的歌曲「Keep Holding On」。

 

省议员狄议思、陈苇蓁和马博文展示他们的音乐才华。

儿童书籍令适应过程变得容易

陈苇蓁认为,儿童书籍对她掌握英语发挥了莫大帮助,让她能够自信地在讲台上说得一口流利英语。 她在台湾的时候曾经学过英语,但当她来到一个英语国家居住后,她意识到必须更深入瞭解这种语言。

幸运的是,她寄宿家庭的妈妈是一名教育助理。

她说:「我去到她任教的学校,瞭解她所做的工作,是一个有趣的经历。然后她鼓励我从阅读儿童书开始。」

之后,陈苇蓁成为了儿童书的收藏家,并与他人分享。

她宣称,这就是她学习英语的方式,由提高阅读能力做起。 这些书亦成为日后教导儿子的重要工具。

尽管如此,陈苇蓁的移民经历并不总是一帆风顺,坦言经历过不公平待遇和歧视。

她承认这是所有人都要面对的问题,亦说明了为何对抗种族主义和提升公众意识如此重要。

成为单亲妈妈后,陈苇蓁遇到了一系列新的挑战,改变了她成长的方式。

「除了我的儿子,我在这里没有其他亲人,这可能是我面临的最大挑战。 虽然如此,我非常感谢在这过程中一直陪伴我的朋友,以及他们对我的支持,因为对我来说,他们就像家人一样。」

她补充道,对于能够在「这片美丽的未割让领土」上创建的各种情谊感到欣慰。

经过一些反思,她表示挑战的确是存在,但每一个挑战都伴随着机会。这是她从中汲取的教训。

在多样性方面,陈苇蓁还看到了台湾和加拿大之间的一些共同点。

「开放思想,接纳不同的想法、与不同的人联系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我们都可以互相学习并做得更好。」

她的父母总是鼓励她拥抱多样性并透过志愿服务与他人进行交流。

她说:「无论是透过音乐、艺术、日常生活还是志愿工作,我认为它们都是不可或缺。 这些经历帮助我适应了加拿大的新环境。」

阅读原文 >> 点此链接

立即行动

Pancouver 激发创造力并促进一个更具包容性的社会。请支持我们关注多元的艺术家!来自加拿大境内的捐款可获得税务收据。

Share this article

Subscribe

Tags

精选华文翻译文章

Lin Jie-Yi

台湾设计师示范如何以天然染料推广可持续时装

在台湾城市高雄共同创办大地工作坊的林洁怡,凭着于设计中加入天然染料,于2021年获颁授「中华民国服装甲级女装技术士」。这名客家职人最近到访温哥华并接受Pancouver访问,透露自己与父母一同经营大地工作坊。(Pancouver副编辑Becky Tu 翻译了国语访谈内容。)

Read More »

The Society of We Are Canadians Too created Pancouver to foster greater appreciation for underrepresented artistic communities. A rising tide of understanding lifts all of us.

We would like to acknowledge that we are gathered on the traditional and unceded territories of the Coast Salish peoples of the xʷməθkwəy̓əm (Musqueam Indian Band), Skwxwú7mesh (Squamish Nation), and Səl̓ílwətaɬ (Tsleil-Waututh Nation). With this acknowledgement, we thank the Indigenous peoples who still live on and care for this land.

The Society of We Are Canadians Too created Pancouver to foster greater appreciation for underrepresented artistic communities. A rising tide of understanding lifts all of us.

© 2023 The Society of We Are Canadians Too Privacy Policy | Terms and Conditions

We would like to acknowledge that we are gathered on the traditional and unceded territories of the Coast Salish peoples of the xʷməθkwəy̓əm (Musqueam), Skwxwú7mesh (Squamish), and Səl̓ílwətaɬ (Tsleil-Waututh) Nations. With this acknowledgement, we thank the Indigenous peoples who still live on and care for this l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