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哥华与槟城可谓天各一方。
尽管如此,生于槟城但现居于卑诗省的视觉艺术家Arty Guava仍喜欢在油画及绘图中加入穿着纱笼的女性,以表达故乡优哉游哉的生活态度。
Arty Guava(本名Lay Hoon Ho)透过Zoom视频会议向Pancouver说:「我经常使用的色调很有「热带」感觉,因为我的灵感源自我的认知和出生地。」
这名居于温哥华市中心的艺术家最广为人知的作品,是位于Cambie Village 和 River District鲜艳夺目的大型壁画。除了画作外,她更与摄影师Sumay C共同创立OtherHalfStudio,专门制作令人仿如身临其境的设备艺术。
Arty Guava为了即将举行的2023 温哥华新年艺术节创作了另一幅热带天堂的画像。名为《除夕》(The Eve)的作品描绘了一群女性于沙滩上在一只老虎旁边嬉戏,喻意上一年即将过去,同时暗示兔年即将来临。

她解释,这画面是代表农历新年除夕夜,当老虎跳过最后一支舞后,兔子就会迎来新一年,是普天同庆的日子。
她甚至为这幅作品创作了一首诗:
People gather from everywhere,
大家济济一堂
Striking poses like they just don’t care,
姿势摆得疯狂
Everyone is invited,
请帖已经发出
Even the tiger and the hare.
虎兔都来庆祝
在疫情爆发前,她每逢农历新年都会回到马来西亚与亲属共渡佳节。
她表示没有想过原来不能探亲有机会成为现实,而她和亲人之间的距离令她倍感难受。

城光艺境灯笼展将展示她的作品
本月下旬,Asian-Canadian Special Events Association将于温哥华美术馆北面的šxʷƛ̓ənəq Xwtl’e7énḵ Square,在一个大型灯笼上展示Arty Guava以农历新年为题材的设计。
这是1月20日至2月7日期间We Are Family展览的其中一部份,届时还会展示由其他原住民及种族化艺术家设计的灯笼。
「城光艺境」将于市内三个地点举行。
此外,作为新年艺术节的其中一环,杰克普尔广场将于1月20日至2月15日期间举行Coastal Lunar Lanterns展览。
1月20日至2月20日,固兰湖岛上的Ocean Artworks有盖凉亭将举行Forever Young灯笼展览。
上述所有活动均免费进场。

由生物工程转换跑道至市场营销再转到艺术
Arty Guava这个别称源自她小时候非常喜爱的两样事物:芭乐和创作艺术。
她忆述:「我的父母在我小时候就让我上艺术创作班,但他们总是说这只能当成兴趣,不能当成全职工作。我也明白他们的意思,因为这是一个竞争激烈的产业。」
她的出生地 — 槟城 — 人口比温哥华略多,但面积却比温哥华大接近三倍。这个岛屿靠桥梁与马来西亚本土连系起来。
她决定由槟城移居到新加坡修读生物工程。完成学业后,她在产业工作接近一年,发现并不适合自己。
其后她转战广告和市场营销界,更成为奥美广告公司新加坡分支的艺术总监。大约四年前,她与丈夫和年幼儿子移民到温哥华。
即使新加坡经济蓬勃,但她和丈夫对当地的教育制度感到忧虑。
「那里的思维是你必须要成为第一名,排在别人的前方。在当地生活就好像无时无刻都在竞赛,而我们不希望孩子过这种日子。」
另外,由于新加坡只有大约550万人口,她和丈夫都忧虑孩子缺乏就业机会。
她说:「例如年青人便没有很多机会成为音乐家。」

马来西亚华人的观点
和温哥华一样,新加坡是多民族和多种族的社会,其中四分三居民拥有华裔血统。虽然温哥华同样拥有大量华裔背景人口,但Arty Guava仍觉得很难适应,特别在疫情爆发后。
由于她的外貌与来自香港或中国其他部份的华人有点分别,因此她有时候觉得自己格格不入。
多年来,Arty Guava为产品及广告创作图像,但她在疫情爆发期间才认真考虑把艺术当成职业。她的作品已上载到她的Instagram 账户(@artyguava)和个人网站。
她家族的祖先早于四代前已在马来西亚定居,而当地华人过去曾经历严种歧视。她的母语是英语,另外也通晓马来语。她也能够以祖先的语言福建话和别人交谈。
但有别于很多华裔移民,Arty Guava并不会说流利的国语或粤语,即大温地区最流行的两种华语。
「别人会知道你跟他们是有分别的。我不会因此而感到不快,但我知道自己是不同的,需要努力融入他们的圈子。」
她的目标是创作让人心旷神怡的艺术作品。有些人看过她色彩缤纷的油画和绘图后,便觉得她一定来自东南亚。
她面带笑容表示,当你的知识越丰富,你的目光就会越宽远。
「我很期待与本地观众分享我作为马来西亚华人的观点。」
阅读原文 >> 点此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