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ncouver-Logo

Become a Cultural Navigator

Become a Cultural Navigator

Weiye Su以作品《A Passage Beyond Fortune》回應華裔加拿大人被扭曲的歷史

A Passage Beyond Fortune
The Chows and director Weiye Su sit at a table with many photo albums in "A Passage Beyond Fortune".

[在A Passage Beyond Fortune》中,周氏一家與導演Weiye Su坐在放滿相簿的桌子旁邊。]

多倫多電影製作者Weiye Su在他片長16分鐘的紀錄片A Passage Beyond Fortune》讀出了開場白,內容是一段個人反思。

該名裡賈納前居民在這部國家電影局作品中表示:「有人曾經告訴我,在薩省,每個城鎮都有一家中餐館以及它背後的故事。」

由中國移民到加拿大的Weiye講述了由穆斯喬(Moose Jaw)流傳開去的都市傳說。當地市中心在1980年代發現了地下隧道,衍生了這種說法。

根據該都市傳說,這些隧道是華裔移民的住處。他們更加是被白人東主禁錮在那裡當苦工,同時避免他們被移民局發現。

他續稱,一家旅行社在2000年開始以這故事作招徠,並成為了遊客認識薩省歷史的景點。參觀過隧道後,他感到羞恥和不受尊重,亦開始思考華人社區對此有何看法。

再者,這是一個不盡不實的故事。

Weiye的電影A Passage Beyond Fortune》不會把觀眾帶到隧道裡頭,也沒有列出穆斯喬隧道Passage to Fortune導賞團的所有歷史錯處。如欲進一步了解這些錯處,請觀看Historia Nostra的2020年YouTube影片「Chinese Canadian ‘History’ at the Tunnels of Moose Jaw」

相反,Weiye淡然而尖銳的作品道出了一個穆斯喬華裔移民家庭的真實故事。它是該市華人社區的縮影:縱使面對逆境和歧視,但仍然取得成功。

《A Passage Beyond Fortune》 Weiye Su由加拿大國家電影局提供

分享父母的故事

Gale Chow在1951年移民到加拿大,當時他只有14歲。

在妻子的祖父穿針引線下,Gale結織到妻子Myrna。居住於Churchill的祖父認為Gale很適合自己的孫女,於是就把她由香港帶到加拿大。Gale後來更成為穆斯喬華人社區的領袖。

從電影可見,Gale後來與妻子移居到里賈納與兒子團聚。

周氏夫妻看起來非常正派和謙虛,即使面對重大挑戰仍保持著尊嚴和幽默感。

對於他為何樂意與素未謀面的女仕結婚,Gale說了一個有趣的比喻。

「華人結婚就好像燒水一樣,開始時的溫度是冷的,後來才慢慢升溫。哈哈!」

有別於Weiye參加的穆斯喬隧道導賞團所聲稱,該市很多華裔移民都能夠成功創業。在片中擔任旁白的Weiye指出,他們是都是為自己而工作。

他說:「隧道導賞團的故事與現實相差太遠。」

聚焦於排華法

隨著排華法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被廢除,周氏一家才得以移民到加拿大。Weiye亦揭示了1923年的華人移民法》如何令華人家庭分隔兩地超過二十年。

該名電影製作人稱,將這些故事公諸於世讓這段歷史得到正視,更為未來世代提供生存空間。

它亦有助打破將事實扭曲的社區流言。

這訊息來得非常合時,因為7月1日將會是加拿大推行排華法的100週年。對大部份加拿大人來說,這一天是國慶日,但對部份華人社區而言,這是「恥辱的一天」,背後的原因在Weiye的紀錄片中顯然易見。

閱讀原文 >> 點此連結

立即行動

Pancouver 激發創造力並促進一個更具包容性的社會。請支持我們關注多元的藝術家!來自加拿大境內的捐款可獲得稅務收據。

Share this article

Subscribe

Tags

精選華文翻譯文章

Nguyễn Tường Danh

導演Khoa Lê以細膩作品《Má Sài Gòn》(西貢母親)打破有關越南LGBTQ社區的刻板印象

蒙特利爾電影製作人、舞台總監兼影片設計師Khoa Lê喜歡超越傳統界線。這名酷兒藝術家的簡歷顯示,他致力「創作將神聖與平凡之間,以及現實與想像之間界線模糊的作品」。他聲稱,自己的作品總保留著人性化元素。由他執導的長篇紀錄片《Má Sài Gòn》(西貢母親)不但體現了他的創作宗旨,更打破了固有的刻板印象。這部引人入勝並且關於越南LGBTQ社區的敏感題材作品,將於5月6日(星期六)下午5:15在溫哥華的DOXA Documentary Film Festival上映。

Read More »

The Society of We Are Canadians Too created Pancouver to foster greater appreciation for underrepresented artistic communities. A rising tide of understanding lifts all of us.

We would like to acknowledge that we are gathered on the traditional and unceded territories of the Coast Salish peoples of the xʷməθkwəy̓əm (Musqueam Indian Band), Skwxwú7mesh (Squamish Nation), and Səl̓ílwətaɬ (Tsleil-Waututh Nation). With this acknowledgement, we thank the Indigenous peoples who still live on and care for this land.

The Society of We Are Canadians Too created Pancouver to foster greater appreciation for underrepresented artistic communities. A rising tide of understanding lifts all of us.

© 2023 The Society of We Are Canadians Too Privacy Policy | Terms and Conditions

We would like to acknowledge that we are gathered on the traditional and unceded territories of the Coast Salish peoples of the xʷməθkwəy̓əm (Musqueam), Skwxwú7mesh (Squamish), and Səl̓ílwətaɬ (Tsleil-Waututh) Nations. With this acknowledgement, we thank the Indigenous peoples who still live on and care for this l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