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国乐团透过国乐诉说台湾最美的故事。据副指挥周圣文所言,这群顶尖优秀的音乐家透过结合台湾歌仔剧或台湾传统艺术与音乐,展现了家乡的精神与风情。
圣文更指出,台湾国乐团将台湾原住民音乐纳入「我们每年计划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圣文和数名音乐家在出演免费音乐会前,于温哥华博物馆接受了Pancouver的独家专访,该音乐会将在9月2日星期六晚上7:30于奥芬剧院盛大举行。温哥华台湾文化节为这场音乐会的主办单位,音乐会名为《璀璨台湾》。
圣文说:「我希望我们的音乐能为加拿大听众带来一些新的想法。」
乐团首席刘贞伶指出,即使英文团名—The National Chinese Orchestra Taiwan 有「中国」这个字眼,他们演奏的却是道地的台湾传统音乐。
贞伶以中文告诉Pancouver:「我的目标是让温哥华的观众感受到来自台湾美丽音乐的不同面向,同时,对这里的台湾人—希望当他们听到音乐时—会感到慷慨激昂。」
贞伶是管乐部和笛子的领奏者,也是一位作曲家。在2019年美国期刊《Ann Arbor Observer 》的一篇文章中,评论家Frances Kai-Hwa Wang形容她与长笛演奏家Amy Porter合奏的《阳明春晓 》为「扣人心弦的演出,音符彷佛在上下飞舞」。
首席打击乐手林雅雪从台湾带来了她的竹琴。她打算在乐团表演《丢丢铜仔》时演奏这项乐器。
雅雪以中文告诉Pancouver(由周圣文翻译成英文):「我们根据音乐作品所表达的内容自由选择使用东方或西方的打击乐器。特别是台湾的作品,我们使用了许多台湾的打击乐器。」

【台湾国乐团成员与温哥华音乐家 Ginalina(右下方)于温哥华的Main Street 合影留念。】
台湾国乐团带来古典和现代音乐的创新表演
台湾国乐团成立于1984年,据点于台北士林区。周圣文表示,他们已经录制了大约20张专辑。乐团成员每年与大约10位不同的作曲家合作,大多数来自亚洲,主要来自台湾。他们的演奏曲目包含古典和现代音乐。
周圣文特别强调:「每一张专辑都是全新的作品—原创和全新的谱曲。」
该乐团隶属于台湾文化部。由乐团成员和领导层选择要演奏的曲目。他们每年举行12到14场大型音乐会,主要在台北举行,但也在台中和高雄等台湾其他城市演出。此外,台湾国乐团每年举办20到30场的「推广系列」音乐会,主要为了吸引儿童和青少年族群。
在接受Pancouver专访时,弦乐组领奏高孟岚枚举了一长串乐团成员所演奏的中国弦乐乐器。她是中胡首席演奏者。
与此同时,乐团还包括二胡,这是一种二弦弓弦乐器,有时被称为中国小提琴。它是西方最著名的中国弦乐器。
孟岚指出,二胡作为传统乐器已有数个世纪的历史。然而约一百年前,随着现代诠释的崛起,它发生了重大变革。孟岚希望加拿大观众能够在《璀璨台湾》音乐会上,欣赏到弦乐组所呈现的不同和声。

【台湾国乐团成员横跨太平洋将他们的乐器带到加拿大。】
音乐家演奏扬琴和笙
拨弦乐器也是传统中国音乐的基石。该部负责人林明慧演奏的是扬琴。她用中文告诉Pancouver,这是一种德西马琴,但声音不像欧洲的钦巴隆琴。
明慧表示:「扬琴的音色有所不同。」
乐团里其中一位前卫的成员是陈麒米,他是笙的首席演奏者和作曲家。作为一项超过三千年历史的古老中国乐器,笙是唯一一种可以吹奏和吸气的乐器。
麒米说:「笙是双向的,你可以在相同的音调上—吹气和吸气。笙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可以进行这两项动作的乐器。」
根据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说法,笙还是「唯一一种可以同时发出多个音符的中国吹管乐器。」
麒米于研究所时攻读民族音乐学位,他也会演奏西塔琴、钢琴和萨克斯风。
周圣文带着微笑说:「事实上,他就是一位天才。」

[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展示了一张19世纪笙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