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淑敏是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的副所長。]
就像許多歷史學家一樣,鍾淑敏博士充滿好奇心。她尤其關心的是台灣人民如何應對 1895 年至 1945 年間日本對這個東亞島嶼的殖民統治。
「有一個問題在我的研究中反覆出現:『台灣人在日本殖民統治下採取了什麼樣的抵抗?』鍾博士在視訊中以中文告訴Pancouver。 「在日本的官方歷史敘述中,你實際上看不到台灣人的影子。」
鍾淑敏是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的副所長,也是《日治時期在南洋的台灣人》一書的作者。南洋是指東南亞大部分地區的中文術語。
她指出,在日本統治下,許多從台灣移民出去的人前往中國福建省的廈門,以及中國其他地區。但她對於在日本殖民統治時期找不到台灣人在東南亞的移民記錄感到困惑。鍾博士擁有東京大學的文學博士學位,精通研究日本檔案。
她指出,在同一時代,這個地區關於中國僑民的資訊要比台灣人多得多。 (鍾博士的中文應答由 Pancouver 副編輯 becky tu 翻譯成英文。)
「個人記錄對於這類研究非常重要,」鍾博士強調道。 「令人遺憾的是,你可以找到許多海外中國人或者日本人的紀錄,但是來自那個時期的海外台灣人的個人記錄就很難找到。」

[鍾淑敏的書揭示了日本殖民統治下東南亞台灣移民的歷史。]
鍾淑敏指出其他研究障礙
其中一個原因是,在那個時候台灣被視為日本的一部分。經過第一次中日戰爭,日本在1895年的《馬關條約》中取得了台灣的控制權。因此,隨後幾年移民到東南亞的台灣人是接受了日語教育的。
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當蔣介石領導的中國國民黨控制台灣時,海外台灣人不得不重新成為中國國民。蔣介石將中文定為台灣的國語,強烈反對使用日語。
「這可能導致了記錄保存上出現混淆」鍾博士說。
此外,她表示,一些台灣移民或他們的後代摧毀了他們的日語記錄。儘管面臨這些障礙,鍾博士在她的書中還是成功挖掘出了許多有關東南亞台灣移民的訊息。
例如,在荷屬東印度群島(後來的印尼),自1899年以來,日本國民被視為跟歐洲人擁有相同地位。由於台灣在當時是日本的一部分,這意味著這個荷屬殖民地的海外台灣人在社會地位上高於其他亞洲人。
此外,在荷屬東印度群島,台灣清香的包種茶與福建、爪哇茶之間存在激烈的競爭。歷史學家從台灣商人的記錄中找到了這些證據。
鍾博士還指出,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台灣戲曲在英屬馬來亞(今日的馬來西亞與新加坡)很受歡迎。這也證明了台灣移民在該地區生活的足跡。
「演員英俊瀟灑、年輕美麗、歌聲優美、華服華麗,劇目能引起觀眾共鳴,」鍾博士在其演講簡報中分享。
移民被關進集中營
在印度及澳洲,海外台灣人被拘禁的情況最引人注目。二次大戰爆發後,他們與日本移民一同被關押起來。鍾博士還發現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將242名台灣移民分成八梯次被遣送回到印尼的紀錄。
泰國從未被法國或英國殖民過。在她的簡報中,鍾博士舉例1924年之前在泰國的台灣茶商——新芳春茶行的王連澎。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軍隊進入泰國,根據鍾博士的研究,還有另外150到160人是來自台灣。
戰爭結束後,泰國政府將所有日本國民(包括來自台灣的人)拘留在挽武通、大城、坤西育集中營裡。
「東南亞的台灣人被迫離開,因為日本是他們的敵人,」鍾博士說。
然而,在菲律賓的情況卻不同,該國在經歷了將近半個世紀的美國或日本控制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獨立。
「與被護送到印度和澳洲的荷屬東印度群島和英國殖民地的台灣人不同,菲律賓的台灣人並未被強制離開菲律賓,使他們得以在太平洋戰爭前後繼續生活,」鍾博士寫道。

[Loveday 14是澳大利亞的一個集中營,用於關押日本和台灣移民。]
花蓮是鍾博士的研究啟蒙
除了學術工作外,鍾博士的個人經歷也幫助了她深入了解日本與台灣的歷史聯繫。她來自台灣東部的花蓮縣。日本在這裡建立了「官營移民村」,以安置其公民。
在花蓮長大的鍾博士注意到,這些地區在地理景觀與台灣其他農村不同。這些移民村區域的佈局更有系統,反映了日本的影響。這引起了她的好奇心,並在以後的生活中帶來了更多的發現。
「在殖民統治下的台灣,台灣人始終被視為次於日本人的二等公民,」鍾博士指出。 「但對於那些能夠國際間移動的人來說,他們被視為日本人。因此,他們將享受政府保護的好處,因為他們在東南亞將擁有與日本人相同的地位。」
鍾博士將到加拿大,在即將到來的台灣文化節中談論她的研究。

[台灣文化節組織者吳權益在加拿大深刻認識到他的台灣身份。]
在民主台灣蓬勃發展的學術研究
根據台灣文化節的總策畫人吳權益所言,許多這樣的歷史在二戰後台灣四十年的戒嚴時期中被壓抑。這段時期,蔣介石及其兒子領導的國民黨政府竭力抹除該島與日本的聯繫。
「他們為你選擇了要學習的歷史,」吳權益在一次訪問中說道。
他指出,這個新的歷史學術時代是自該國於1990年代初轉變為兩黨制民主國家後才開始蓬勃發展的。
「該國內正在興起一股運動,試圖挖掘更多台灣的歷史,」吳表示。 「我們選擇這些故事的原因是為了幫助人們從不同的角度理解台灣的背景。」
鍾博士和像她這樣的學者們透過研究,反過來幫助人們更深入地理解台灣的身份認同。然而,根據吳的說法,那些可以追溯到中國和香港的人往往接受了一個特定目的下給予他們的歷史敘述,這與歷史現實相悖。
與此同時,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居民仍然生活在獨裁政權下。吳指出,這意味著他們無法接觸到多元史觀的歷史,更不用說對台灣歷史的深刻認識。
「這整個運動對於加拿大人,尤其是對亞洲歷史感興趣的加拿大人來說非常相關,它能幫助我們真正理解『中國』的複雜性,」吳說道。
鍾淑敏博士將在多倫多台灣文化節主講一場講座「堆疊中的台灣史」,地點是 湖濱中心 The Lookout ,時間為八月二十七日下午4時30分到6時。在溫哥華台灣文化節的演講則是九月二日下午5時30分。吳權益是 Pancouver的共同創辦人。
閱讀原文 >> 點此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