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y-buy》是Khim Hipol創作的《Anak ng Lupang Hinirang》系列中的一幅作品。]
主要透過鏡頭進行創作的溫哥華藝術家Khim Hipol表示,自己以促進教育為創作藝術的目的。
他的動機直接了當,因為他擔心菲律賓移民的孩子不了解菲律賓的國家象徵,以及該國的抗爭史。
於是他創作了《Anak ng Lupang Hinirang》(被選中土地的孩子)系列,以提升大眾意識,當中呈現了他被旗幟遮蔽的身驅、芒果、聖經、皇冠,以及被稱為walis tambo的軟掃把。
最後的兩幅圖片亦展示於Pendulum Gallery(West Georgia街885號)名為《Here and Now》的免費展覽。這個由Emmy Lee Wall 和 Chelsea Yuill策展的展覽將開放至4月28日,並且是捕捉攝影節(Capture Photography Festival)的其中一環。
Khim接受Pancouver電話訪問時透露,自己的祖母是喜歡使用視覺輔助工具的教師,並且熱衷於攝影作品、畫作和一切繪畫出來的事物。
他希望自己的相片可以鼓勵人們有批判性地與多數衍生自殖民者的象徵事物互動,當中亦富有愛國和抗爭色彩,與他的菲律賓裔背景息息相關。
他指出,雖然菲律賓不再受到殖民統治,但在文化上依然深受殖民者影響,而菲律賓人亦非常歡迎西方人以至所有外國人。

[Khim Hipol去年奪得Audain Travel Prize。]
另一個讓他感到關注的現象是,菲律賓對事物的品味和接受標準反映了殖民者的觀點,而不是來自菲律賓本身的價值觀。
他表示,甚至連菲律賓(Philippines)也是殖民者的名字,因為該國是以西班牙的菲臘二世(King Philip II)而命名。
《Here and Now》展覽中包含了一幀他被加拿大國旗蓋著頭部的照片,而在《Anak ng Lupang Hinirang》系列當中,則有一幀換上菲律賓國旗的類似作品。

[Khim Hipol喜歡以深沉背景來提升照片的清晰度。]
以旗幟象徵失落的身份
Khim表示,加拿大和菲律賓都曾經歷過殖民統治。前者曾經是英國屬地,而菲律賓一直被西班牙皇室操控至19世紀末。
在美西戰爭後(Spanish-American War),美國接管了菲律賓群島並將它納入領土範圍。該國在日本於二戰戰敗後才真正宣告獨立。
在菲律賓,當軍人或政府官員等公職人員離世,棺木在出殯時都會蓋上國旗。Khim說他模仿這種儀式,是為了紀念這種身份。
他在拍攝旗幟的時候選擇了高光調背景,因為這是拍攝奢侈品的慣常做法。此外,他覺得白色背景過於冷漠,而且好像在進行人類學研究一樣。
他解釋,自己嘗試把影樓攝影的技術應用於作品。
Khim將於下個月從艾蜜莉卡藝術及設計大學畢業,取得美術學士學位。去年,他憑藉《Anak ng Lupang Hinirang》 贏得2022年 Audain Travel Award,並獲得7,500元的獎金。
他的童年在遙遠的中央呂宋中型城市聖費爾南多(San Fernando)渡過。他說,其他菲律賓人普遍將視覺藝術聯想到油畫,而非攝影作品。

[Khim Hipol的作品《korona》(皇冠)屬於《Anak ng Lupang Hinirang》系列。]
受抗爭英雄啟發
Khim在15歲的時候與家人移居到北溫。他在高中的時候當上學校的攝影記者,期間對鏡頭藝術產生興趣。他的父母都是清潔工人。
事實上,「清潔工」幾乎與加拿大菲律賓人劃上等號,促使他在《Here and Now》展覽中加入軟掃把的圖片。
當被問到受哪些藝術家啟發,他想到南非的非二元攝影師兼視覺活動家Zanele Muholi。Zanele的作品讚頌不同性別、性取向及種族社區,甚至會於展覽及活動中加入攝影對象的聲音。Khim欣賞Zanele的圖像加入了象徵抗爭的物件。
此外,Khim亦十分敬重菲律賓史上對抗殖民者的人物,包括Lapulapu這位戰士。身為米沙鄢群島(Visayan Islands)麥克坦(Mactan)酋長的他,於1521年擊退了由葡萄牙探險家麥哲倫領導的西班牙侵略者。
Diego Silang亦被Khim視為英雄。這位18世紀革命領袖嘗試推翻菲律賓北部的西班牙政權。Silang與英國人結盟,成立了獨立的伊諾卡諾國(Ilocano state)。與Silang一樣,Khim的母語都是伊諾卡諾語。
然而,Silang最後被一名擁有西班牙和伊諾卡諾血統,並且被教廷收買的梅斯蒂索人(mestizo)刺殺。
Khim亦欣賞滂尼發秀(Andrés Bonifacio y de Castro)這位革命領袖。他是19世紀卡蒂普南(Katipunan)獨立運動的創辦人之一。
卡蒂普南的全名是Kataastaasan Kagalanggalangang Katipunan ng Mga Anak ng Bayan,其後更發動了他加祿革命(Tagalog Revolution)。
Khim笑稱,滂尼發秀在菲律賓成立「KKK」是好事,但這邊的三K黨卻並非如此。
閱讀原文 >> 點此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