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美连曾拜访印尼多个地区学习蜡染技巧。]
台湾以其精湛的工艺闻名于世,这个岛国吸引着来自东亚各地的游客,来欣赏这些令人惊叹的编织家居用品和天然染色的纺织品。由于众多的印尼移民,这个国家也孕育许多才华洋溢的蜡染艺术家,包括官美连(Emy)。
Pancouver在官美连最近造访温哥华时与她进行了交谈,她的艺术作品在台湾文化节的「迁徙之后」展出,通过温哥华艺术家Ann Fu的协助翻译,官美连以普通话解释了蜡染的制作过程:蜡染是一种使用丹玛树脂、热蜡以及铜壶笔的染色技术,这种工具通常看起来像一支小笔,上面附有一个小碗。
「我用铜壶笔将蜡涂抹到纺织品上来保护下面的颜色,」官美连说「然后用丹玛树脂手绘。」在完成艺术作品后,她会将蜡去除,这个过程在布料上创造出美丽且持久的图案。官美连表示「我的家人在印尼曾经开过一家纺织公司,那就是让我开始对这些布料产生兴趣的原因。」
她在Pancouver问制作蜡染的过程是否有危险时由心地笑出来。实际上,蜡没有那么地烫-约只有摄氏60到70度。她通过将铜壶笔保持在一个特定的角度来使蜡液保持在小碗中,不会倒洒在她的手上而造成烫伤。
荷兰妇女将蜡染制品运输到荷兰
蜡染在印尼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官美连表示:蜡染起源于爪哇岛,一开始是作为专门为皇室成员设计的优雅布品。她指出在那个年代,工匠会使用那些爪哇内陆相当受欢迎的色彩,属于更加柔和且深暗的颜色。「当那些人回家后,他们开始自己制作自己的蜡染布品」,官美连说「这就是蜡染走出宫墙的方式;它变得更加多彩和活泼,带着海岸风情。」

学者奥尔加·哈尔姆森(Olga Harmsen)表示在殖民时期,生活在东南亚的荷兰妇女开始第一批大规模工业化生产蜡染制品,并且大规模出口蜡染布料到荷兰。「从1890年起,荷兰装饰艺术家开始使用这项技术,如Lion Cachet、Dijsselhof和Thorn Prikker,」哈尔姆森在一篇论文中写道「1900年后,Lebeau成为最著名的蜡染艺术家。」
官美连在印尼几个不同地区学习了蜡染技巧,其中包括东爪哇,她特别喜欢雅加达的多彩设计,这反映了她阳光的性格。
25年前,她从印尼移民到台湾并成为台湾公民。她居住在桃园,这是台湾西北部的一个沿海城市,毗邻新北市。作为一位蜡染艺术家,她喜欢将台湾元素融入传统的印尼艺术形式,将这两种文化融合在一起。
官美连表示「所有的图案都有其背后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