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ncouver-Logo

Become a Cultural Navigator

Become a Cultural Navigator

学者钟淑敏探索日治时期台湾移民在东南亚的隐藏历史

Shu-Ming Chung
Shu-Ming Chung is the deputy director of the Institute of Taiwan History at Academia Sinica.

[钟淑敏是中央研究院台湾史研究所的副所长。]

就像许多历史学家一样,钟淑敏博士充满好奇心。她尤其关心的是台湾人民如何应对 1895 年至 1945 年间日本对这个东亚岛屿的殖民统治。

「有一个问题在我的研究中反覆出现:『台湾人在日本殖民统治下采取了什么样的抵抗?』钟博士在视频中以中文告诉Pancouver。 「在日本的官方历史叙述中,你实际上看不到台湾人的影子。」

钟淑敏是中央研究院台湾史研究所的副所长,也是《日治时期在南洋的台湾人》一书的作者。南洋是指东南亚大部分地区的中文术语。

她指出,在日本统治下,许多从台湾移民出去的人前往中国福建省的厦门,以及中国其他地区。但她对于在日本殖民统治时期找不到台湾人在东南亚的移民记录感到困惑。钟博士拥有东京大学的文学博士学位,精通研究日本文件。

她指出,在同一时代,这个地区关于中国侨民的信息要比台湾人多得多。 (钟博士的中文应答由 Pancouver 副编辑 becky tu 翻译成英文。)

「个人记录对于这类研究非常重要,」钟博士强调道。 「令人遗憾的是,你可以找到许多海外中国人和日本人的记录,但是来自那个时期的海外台湾人的个人记录就很难找到。」

Shu-Ming Chung book
Shu-Ming Chung’s book reveals the history of the Southeast Asian Taiwanese diaspora under Japanese colonization.

[钟淑敏的书揭示了日本殖民统治下东南亚台湾移民的历史。]

钟淑敏指出其他研究障碍

其中一个原因是,在那个时候台湾被视为日本的一部分。经过第一次中日战争,日本在1895年的《马关条约》中取得了台湾的控制权。因此,随后几年移民到东南亚的台湾人是接受了日语教育的。

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当蒋介石领导的中国国民党控制台湾时,海外台湾人不得不重新成为中国国民。蒋介石将中文定为台湾的国语,强烈反对使用日语。

「这可能导致了记录保存上出现混淆」钟博士说。

此外,她表示,一些台湾移民或他们的后代摧毁了他们的日语记录。尽管面临这些障碍,钟博士在她的书中还是成功挖掘出了许多有关东南亚台湾移民的讯息。

例如,在荷属东印度群岛(后来的印尼),自1899年以来,日本国民被视为跟欧洲人拥有相同地位。由于台湾在当时是日本的一部分,这意味着这个荷属殖民地的海外台湾人在社会地位上高于其他亚洲人。

此外,在荷属东印度群岛,台湾清香的包种茶与福建、爪哇茶之间存在激烈的竞争。历史学家从台湾商人的记录中找到了这些证据。

钟博士还指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台湾戏曲在英属马来亚(今日的马来西亚与新加坡)很受欢迎。这也证明了台湾移民在该地区生活的足迹。

「演员英俊潇洒、年轻美丽、歌声优美、华服华丽,剧目能引起观众共鸣,」钟博士在其演讲演示文稿中分享。

移民被关进集中营

在印度及澳洲,海外台湾人被拘禁的情况最引人注目。二次大战爆发后,他们与日本移民一同被关押起来。钟博士还发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将242名台湾移民分成八梯次被遣送回到印尼的纪录。

泰国从未被法国或英国殖民过。在她的演示文稿中,钟博士举例1924年之前在泰国的台湾茶商——新芳春茶行的王连澎。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军队进入泰国,根据钟博士的研究,还有另外150到160人是来自台湾。

战争结束后,泰国政府将所有日本国民(包括来自台湾的人)拘留在挽武通、大城、坤西育集中营里。

「东南亚的台湾人被迫离开,因为日本是他们的敌人,」钟博士说。

然而,在菲律宾的情况却不同,该国在经历了将近半个世纪的美国或日本控制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独立。

「与被护送到印度和澳洲的荷属东印度群岛和英国殖民地的台湾人不同,菲律宾的台湾人并未被强制离开菲律宾,使他们得以在太平洋战争前后继续生活,」钟博士写道。

Loveday
Loveday 14 was an Australian internment camps for Japanese and Taiwanese diaspora.
Loveday 14 was an Australian internment camps for Japanese and Taiwanese diaspora.

[Loveday 14是澳大利亚的一个集中营,用于关押日本和台湾移民。]

花莲是钟博士的研究启蒙

除了学术工作外,钟博士的个人经历也帮助了她深入瞭解日本与台湾的历史联系。她来自台湾东部的花莲县。日本在这里建立了「官營移民村」以安置其公民。

在花莲长大的钟博士注意到,这些地区在地理景觀与台湾其他农村不同。这些移民村局域的布局更有系统,反映了日本的影响。这引起了她的好奇心,并在以后的生活中带来了更多的发现。

「在殖民统治下的台湾,台湾人始终被视为次于日本人的二等公民,」钟博士指出。 「但对于那些能够国际间移动的人来说,他们被视为日本人。因此,他们将享受政府保护的好处,因为他们在东南亚将拥有与日本人相同的地位。」

钟博士将到加拿大,在即将到来的台湾文化节中谈论她的研究。

Charlie Wu
TAIWANfest organizer Charlie Wu came to deeply appreciate his Taiwanese identity in Canada.

[台湾文化节组织者吴权益在加拿大深刻认识到他的台湾身份。]

在民主台湾蓬勃发展的学术研究

根据台湾文化节的总策画人吴权益所言,许多这样的历史在二战后台湾四十年的戒严时期中被压抑。这段时期,蒋介石及其儿子领导的国民党政府竭力抹除该岛与日本的联系。

「他们为你选择了要学习的历史,」吴权益在一次访问中说道。

他指出,这个新的历史学术时代是自该国于1990年代初转变为两党制民主国家后才开始蓬勃发展的。

「该国内正在兴起一股运动,试图挖掘更多台湾的历史,」吴表示。 「我们选择这些故事的原因是为了帮助人们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台湾的背景。」

钟博士和像她这样的学者们透过研究,反过来帮助人们更深入地理解台湾的身份认同。然而,根据吴的说法,那些可以追溯到中国和香港的人往往接受了一个特定目的下给予他们的历史叙述,这与历史现实相悖。

与此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居民仍然生活在独裁政权下。吴指出,这意味着他们无法接触到多元史观的历史,更不用说对台湾历史的深刻认识。

「这整个运动对于加拿大人,尤其是对亚洲历史感兴趣的加拿大人来说非常相关,它能帮助我们真正理解『中国』的复杂性,」吴说道。

钟淑敏博士将在多伦多台湾文化节主讲一场讲座「堆栈中的台湾史」,地点是 湖滨中心 The Lookout ,时间为八月二十七日下午4时30分到6时。在温哥华台湾文化节的演讲则是九月二日下午5时30分。吴权益是 Pancouver的共同创办人。 

阅读原文 >> 点此链接

立即行动

Pancouver 激发创造力并促进一个更具包容性的社会。请支持我们关注多元的艺术家!来自加拿大境内的捐款可获得税务收据。

Share this article

Subscribe

Tags

精选华文翻译文章

Thi Tuyệt Nguyễn

工艺师阮雪透过传统越南卷纸艺术表现跨越文化之连接

[生于越南的工艺师阮雪已在台湾居住15年。] 移民们常会说移居到新国家会改变他们,这种变化可能会慢慢的在他们适应新家园的几年内逐渐发生。对于出生于越南的卷纸艺术家阮雪来说,她不断地将当地元素和主题融入进她多彩多姿的作品中,反映了她移居台湾15年来的转变。 「我真的很喜欢生活在台湾,」阮雪使用中文和Pancouver进行了最近的访谈。「这里(台湾)的人们善良且非常慷慨,他们非常乐意互相帮助。」 Quilling by

Read More »
Jeff Bova

葛莱美得奖音乐家 Jeff Bova 将于温哥华 Jade Music Fest 缅怀来自广东的祖父

Jeff Bova 在他辉煌的音乐生涯中曾就不同话题接受访问。

他曾以席琳·迪翁《Falling into You》专辑其中一位制作人的身份获得葛莱美奖,并就此发表感想。这名才华横溢的键盘手还与众多歌星合作,包括蒂娜‧透娜、麦可·杰克森、凯蒂·佩芮、比利·乔尔、辛蒂·罗波、诺娜·罕醉克斯及贺比·汉考克等。

Read More »
Huei-Ting Tsai

竹艺师蔡惠婷透过钻研、知识传承及大量手艺活,振兴一门濒临消失的传统工艺

在西方世界经营竹林可能看似不寻常,但在台湾南部,竹艺师蔡惠婷在她的协作园区中拥有超过200种竹子。这为她和其他工匠提供了各种竹子的广泛选择,以用于他们创作的产品。「我们根据使用功能挑选最适合的竹子种类,」蔡惠婷以中文告诉《Pancouver》。「每种竹子都有不同的特点。」蔡惠婷来自台南。台南曾经是台湾竹编产业的繁荣中心。在1895年到1945年的日本殖民时期,政府将曾是一门专业工艺的竹藤编织转变为工业发展的重心。

Read More »

The Society of We Are Canadians Too created Pancouver to foster greater appreciation for underrepresented artistic communities. A rising tide of understanding lifts all of us.

We would like to acknowledge that we are gathered on the traditional and unceded territories of the Coast Salish peoples of the xʷməθkwəy̓əm (Musqueam Indian Band), Skwxwú7mesh (Squamish Nation), and Səl̓ílwətaɬ (Tsleil-Waututh Nation). With this acknowledgement, we thank the Indigenous peoples who still live on and care for this land.

The Society of We Are Canadians Too created Pancouver to foster greater appreciation for underrepresented artistic communities. A rising tide of understanding lifts all of us.

© 2023 The Society of We Are Canadians Too Privacy Policy | Terms and Conditions

We would like to acknowledge that we are gathered on the traditional and unceded territories of the Coast Salish peoples of the xʷməθkwəy̓əm (Musqueam), Skwxwú7mesh (Squamish), and Səl̓ílwətaɬ (Tsleil-Waututh) Nations. With this acknowledgement, we thank the Indigenous peoples who still live on and care for this l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