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J 汝妮 (Dungi Sapor) 在她的音樂影片《 I Ho Yan 》中跨足了兩個世界。傳統而豐富的原住民聲音與充滿脈動的電子節拍交織在一起。同一影片中,汝妮身穿阿美族的傳統服飾出現在台灣的森林和海岸線,以及在華麗的夜店中搖身一變為現代DJ,形成了強烈對比。
《 I Ho Yan 》是過去新年節慶傳統原住民歌曲的現代混音版本。這反映了汝妮努力打破類型界限,確保下一代能擁抱她的台灣原住民文化。
汝妮在 Zoom 上用中文告訴 Pancouver:「台灣人對原住民音樂的理解往往是刻板的傳統印象,就像是長輩們唱的那樣。」然而,她意識到年輕的台灣原住民已對此失去興趣。
汝妮指出:「這將阻止這些歌曲和文化的傳承。」
因此,她決定將這些曲調變得時尚和適合跳舞。(Pancouver 副編輯 Becky Tu 將本次訪談從中文翻成英文。)
透過她的《 I Ho Yan 》音樂影片,汝妮傳達了對未來和過去的感受,呈現出她認為文化是流動而非靜止的看法。
這樣的情感也可以在多語的《 Kaku 》中感受到。她一部分用英語歌唱,幾乎輕聲細語,提到「血液在我的身體中流動,無論我走到哪裡」。以現代的電子節奏伴隨著這些歌詞,並且在不同時間點,轉換成台灣傳統原住民的歌詞。
汝妮將於台灣文化節 (TAIWANfest) 表演
汝妮的另一首原創混音《 Gather Around(圍過來)》,以強烈的電音節拍和高亢的原住民男聲合聲為特色。
汝妮將於8月26日的多倫多台灣文化節以及9月2日至3日的溫哥華台灣文化節演出。在多倫多,演出陣容還包括出生於台灣的多倫多獨立音樂人 Aiko Tomi,她有日本和中國血統。
在溫哥華的第一場演出,汝妮將與來自 Mukwa Dodem Clan(熊族)的加拿大原住民藝術家 GDubzMusic (Gary Bannon)一同演出。第二天晚上,汝妮將與台裔加拿大DJ和文化製作人 Which Nancy 同台演出。台灣文化節的所有活動都是免費的。
在加拿大,像 the Snotty Nose Rez Kids、the Halluci Nation、Digging Roots 等第一民族樂團近年來蓬勃發展,重新將原住民青年與他們的文化連結起來。此外,像 Buffy Sainte-Marie 和已故的 Robbie Robertson 等原住民音樂巨星早在1960年代就登上了音樂排行榜。甚至還有一個屬於原住民音樂的國家CBC廣播節目。
然而,在台灣,汝妮幾乎是唯一一位將傳統原住民歌詞與跳躍節奏融合的人。儘管台灣有16個正式認證的原住民族群,超過總人口的2%。
汝妮表示:「有一首歌叫做《Amis Farewell Song (阿美族告別曲)》,有著非常古老的旋律,但是因為沒有人傳承而逐漸被遺忘。我重新詮釋了它。」
在過去的年代,她的部落成員會在年輕士兵被派往戰場時唱這首歌,因為他們可能永遠不會回來。然而,如今,當年輕人被徵召入台灣軍隊時,情況並不像以前那樣悲傷,因為他們可能只會離開一兩個月。因此,汝妮將它混音成一首充滿節奏感的歌曲,以反映這樣的變化。
她堅持說:「這仍然是我文化的一部分。」
歧視對汝妮造成的影響
阿美族是台灣最多人口的原住民族群。汝妮在台灣東北部花蓮縣的阿美族七腳川社光榮部落長大。但她在城市上學時,遭遇了許多歧視。
她仍然記得老師在午餐後關燈讓孩子們午休。其他孩子會開玩笑說,沒有光線,他們就看不見汝妮,因為她的皮膚太黑了。這樣的侮辱,不僅此一次。
「在課堂上會有一些評論,孩子們會問:『哦,你是騎野豬上學的嗎?』」汝妮回憶道。
這些令人痛苦的經歷使她不想參加社區裡的阿美族文化聚會和慶典。中學畢業後,汝妮不再向人們提及她的原住民身份。
儘管如此,她的學業成績一直非常優異,總是名列前矛。這使她有資格獲得獎學金,直到一位老師宣布她贏得太多獎學金為止。
汝妮在大學裡也經歷了種族歧視。一位男教授告訴她,原住民學生和非原住民學生的成就程度有很大的不同。
「我當時非常生氣,所以就離開了,」她說。
汝妮決心攻讀法律,認為這樣可以提升原住民和漢人間的不平等。她還沉浸於電子音樂文化之中。
但是,當一位原住民政府官員聘請她擔任助理時,汝妮中止了對音樂的熱愛。相反地,她專注於學習有關不同部落的公共政策。
毛利人對汝妮世界觀的改變
過了一段時間,汝妮準備辭職,因為她想去英國。但她的老闆不想讓她辭職,於是安排汝妮與紐西蘭的毛利人一起工作。
這樣的經歷對汝妮真是大開眼界。她對毛利人對文化身份的自豪和自信深感印象深刻。
「這激勵了我研究我自己的文化和傳統。」她說。
在返回台灣的途中,汝妮在澳洲雪梨轉機。她正在飯店裡準備休息,但一直聽到牆壁傳來陣陣電子低音。
「我當時感到很懷舊,」汝妮說。 「所以我放棄了睡眠,跑去隔壁。」
看到DJ的表演重新點燃了她對音樂的熱情。汝妮告訴DJ她也是一名DJ,讓她非常驚訝的是,那位DJ邀請了她上台。
「我說:『等一下,我需要拿我的USB,』」汝妮回憶起她當時這樣告訴那位DJ。
儘管汝妮很大程度上已放棄了音樂,但她仍然隨身攜帶這支隨身碟,即使在旅行時。
回到台灣後,汝妮制定了兩個目標。一個是了解她的文化。第二個是重新振興她對DJ音樂的熱愛。
這引領她將原住民音樂和電子音樂結合起來,為重大職業生涯轉變種下了種子。
她意識到,許多加拿大人可能並不知道台灣原住民的存在。因此,在多倫多和溫哥華的台灣文化節,她計劃透過一首新歌代表她國家所認可的16個原住民部落。
「我還會結合加拿大原住民傳統手鼓的聲音,」汝妮透露。 「所以這會是人們可以聽到的文化實際融合。 」
多倫多台灣文化節將於8月26日晚上8點在湖濱中心 (Harbourfront Centre) 舉辦免費演唱會,由 DJ Dungi Sapor (汝妮) 和 Aiko Tomi 同台演出。當天下午3點,汝妮還將在The Lookout舉辦免費的藝術家講座。
溫哥華台灣文化節將於9月2日晚上8點,在 šxʷƛ̓ənəq Xwtl’e7énḵ 廣場(前稱溫哥華美術館北廣場)的 Pancouver 舞台舉辦免費演唱會,由 DJ Dungi Sapor (汝妮) 和 GDubzMusic (Gary Bannon) 同台演出。汝妮將於9月3日晚上8點在同一場地與 Which Nancy 同台演出。請追蹤 Pancouver 的 Twitter 帳號 @PancouverMedia 和 Instagram 帳號 @PancouverMedia。
閱讀原文 >>點此連結